2025年2月28日 13:40修改
例句
1.奴婢制度尤其是官奴婢制度,只是良贱身份等级制度的一部分。
2.秦汉奴婢的户籍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
1. 旧时指丧失自由、为主人无偿服劳役的人。其来源有罪人、俘虏及其家属,亦有从贫民家购得者。通常男称奴,女称婢。后亦用为男女仆人的泛称。
引
1. 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
《史记·汲郑列传》
2. 或取良民以为奴婢,名曰“自卖民”,至千人。
晋
《后汉纪·质帝纪》
袁宏
3.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唐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4. 盖莽之法:私铸者伍坐。没入为官奴婢,传诣钟官者,以十万数。
清
《周官辨伪二》
方苞
5. 又有鬻卖人口者,收为奴婢以供富贵者之用。
《大同书》丙部
康有为
2. 宦官对帝、后的自称。
引
1. [刘皇后云]陈琳,你那里去?[正末云]奴婢往后花园采办时新果品来。
元
《抱妆盒》第二折
2. 瑾等遂号诉:“岳等交通害我,明日奴婢不能见天颜矣!”
明
《七修类稿·国事六·刘瑾》
郎瑛
3. 奴婢高力士见驾。
清
《长生殿·定情》
洪
拼音:nú bì
词性:名词
解释:古代指男女仆人,女性称“婢”,男性称“奴”。现常用于谦称自己,表示卑微或服从。
例句:在古代社会中,奴婢的地位非常低下,常常受到主人的支配。
近义词:仆人、奴仆
反义词:主人、贵族
奴婢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地位低下、依附于主人的人,通常指女性。她们通常没有自主权,必须服从主人的命令,从事家务劳动或其他服务。奴婢的身份往往是通过买卖、俘虏或出生而获得的,她们在社会中的权利和自由受到极大限制。
奴婢制度是一种历史上广泛存在的社会制度,主要涉及个人或群体被他人拥有和控制,通常作为劳动力或服务提供者。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尤其是在农耕社会中,劳动力需求推动了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在古代,奴婢制度往往与战争、债务和社会阶层分化密切相关。战俘、债务人和贫困者常常被迫成为奴婢,失去自由身份。在封建社会,奴婢制度与土地所有权和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奴婢通常被视为地主的财产,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奴婢制度逐渐受到质疑和抵制。特别是在近代,启蒙思想和人权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废除奴婢制度的进程。19世纪,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正式废除了奴婢制度,尽管其影响在某些地区仍然持续存在。
总的来说,奴婢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密切相关,而其消亡则反映了人类社会在道德和法律上的进步。
奴婢在古代社会中通常是服务于贵族或家庭的仆人或奴隶,他们的职责包括家务劳动、照顾主人等。在现代社会中,与之相似的职业或角色可能包括家政服务员、私人助理、保姆等。这些职业同样涉及为他人提供服务和照顾,尽管现代社会的雇佣关系更加平等和合法化。
奴婢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废除过程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主要历史背景:
中国:在中国,奴婢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社会改革的推进,奴婢制度逐渐受到批评。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正式废除了奴婢制度。
日本:日本的奴婢制度在明治维新期间被废除。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其中包括废除封建制度下的奴婢身份。1871年,明治政府颁布了《解放令》,正式废除了奴婢制度。
欧洲:在欧洲,奴婢制度的废除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随着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进,许多欧洲国家逐渐废除了与奴婢制度相关的法律和习俗。例如,法国在1789年大革命后,废除了封建特权,包括奴婢制度。
美国:在美国,奴婢制度的废除与奴隶制的结束密切相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通过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正式废除了奴隶制,这也标志着奴婢制度的终结。
总的来说,奴婢制度的废除通常伴随着社会变革、法律改革和思想启蒙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