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收押的意思

shōu

收押

2025年2月25日 13:21修改

拼音shōu yā

1.收押常用意思: 拘留;拘禁。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反义词 释放
例词收押待审

例句 1.那个行凶滋事的人已经被公安部门收押了。
2.该公司的高管因涉嫌贪污被警方收押了。

2.收押常用意思: 收监。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反义词 释放

收押引证解释

1. 拘禁。

1. 只等呈子进去,即刻传人收押。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
2. 刘推事以本案尚须调查,谕被告收押,改期再讯。 《〈伪自由书〉后记》 鲁迅


收押是什么意思

拼音:shōu yā

词性:动词

解释:指将某人或某物暂时扣押或拘留,通常用于法律或官方场合。

例句:警方在调查后将嫌疑人收押,等待进一步审理。

近义词:拘留、扣押

反义词:释放、放行

1. 收押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收押是指司法机关或执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违法者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收押通常发生在刑事侦查、审判或执行过程中,目的是防止嫌疑人逃避法律追究、妨碍侦查或继续危害社会。收押的法律依据通常包括刑事诉讼法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条件和程序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而异。

2. 在刑事诉讼中,收押的条件有哪些?

在刑事诉讼中,收押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 有犯罪嫌疑:必须有合理的理由怀疑被收押人涉嫌犯罪。

  2. 可能逃跑:如果存在被收押人可能逃跑的风险,可以采取收押措施。

  3. 可能毁灭证据:如果被收押人可能销毁或篡改证据,可以收押。

  4. 可能干扰证人:如果被收押人可能威胁或干扰证人,可以收押。

  5. 社会危险性:如果被收押人可能继续危害社会,可以采取收押措施。

  6. 法律程序要求:根据法律规定,某些严重犯罪或特定情况下必须采取收押措施。

这些条件通常由执法机关或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和决定。

3. 收押与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收押和拘留是法律程序中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主要区别在于其适用情况和目的:

  1. 收押:通常指在刑事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或继续犯罪。收押一般发生在案件尚未进入审判阶段,且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时。

  2. 拘留:拘留分为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一种处罚,通常由公安机关决定,时间较短。刑事拘留则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审判或继续犯罪。刑事拘留通常发生在案件进入审判阶段之前。

总结来说,收押更多用于侦查阶段的强制措施,而拘留则可能涉及行政或刑事程序,具体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阶段。

4. 收押期间被收押人享有哪些权利?

在收押期间,被收押人享有多项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1. 知情权:被收押人有权了解自己被收押的原因及法律依据。

  2. 人身安全权:被收押人有权获得人身保护,免受虐待或不当对待。

  3. 医疗权:被收押人有权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4. 通讯权:被收押人有权与外界保持联系,通常包括与律师、家人等通讯。

  5. 申诉权:被收押人有权对收押决定提出申诉或上诉。

  6. 隐私权:被收押人有权享有一定的隐私保护,特别是在个人物品和通讯内容方面。

  7. 法律咨询权:被收押人有权获得法律咨询和代理。

这些权利的具体实施可能因国家和地区法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5. 收押的执行程序是怎样的?

收押的执行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逮捕:执法人员在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对嫌疑人进行逮捕,并告知其相关权利。

  2. 登记:将嫌疑人带到警察局或其他执法机构进行登记,记录其个人信息和逮捕原因。

  3. 搜身与物品保管:对嫌疑人进行搜身,确保其不携带危险物品,并将其个人物品暂时保管。

  4. 讯问:执法人员对嫌疑人进行讯问,记录其供述和辩解。

  5. 拘留决定:根据调查情况,决定是否对嫌疑人进行拘留。如果需要拘留,会出具拘留通知书。

  6. 移送拘留所:将嫌疑人移送至拘留所,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调查。

  7. 法律程序:在拘留期间,嫌疑人有权获得法律援助,并参与后续的法律程序,如出庭、接受审判等。

具体程序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不同而有所差异。

6. 收押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收押的期限通常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法律规定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 刑事拘留:在中国,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一般为14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最长可延长至37天。

  2. 逮捕后的羁押期限:逮捕后的羁押期限通常为2个月,但在复杂案件中可以延长,最长可延长至7个月。

  3. 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如果嫌疑人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期限通常为12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

  4. 审判阶段:在审判阶段,羁押期限取决于案件的审理进度,通常在一审阶段不超过3个月,但在复杂案件中可以适当延长。

具体的收押期限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如果有更详细的情况或具体案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获得更准确的解答。

7. 收押的解除条件是什么?

收押的解除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法定时限届满:如果法律规定的收押期限已到,且没有足够的理由继续收押,应当解除收押。

  2. 证据不足:如果调查机关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被收押人有犯罪嫌疑,应当解除收押。

  3. 案件撤销:如果案件被撤销或不再追究,应当解除收押。

  4. 保释或取保候审:如果被收押人符合保释条件或取保候审的资格,可以解除收押。

  5. 无罪判决:如果法院判决被收押人无罪,应当立即解除收押。

  6. 其他法定情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其他符合解除收押的情形也可能适用。

具体解除条件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信息。

8. 收押在国际法中有哪些相关规定?

在国际法中,收押(detention)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人道法:在国际武装冲突中,收押战俘、被拘留的平民等受到《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保护。这些法律文件规定了收押的条件、待遇、权利和义务,确保被收押者受到人道对待。

  2. 国际人权法:根据《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法律文件,任何人的自由不应被任意剥夺。收押必须基于合法程序,被收押者有权获得公正审判、法律帮助和申诉权利。

  3. 国际刑事法:在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框架下,被指控犯有战争罪、反人类罪等严重罪行的个人可能被收押。收押必须遵循《罗马规约》的规定,确保被收押者的权利得到保障。

  4. 引渡与移交:在国际合作中,收押可能涉及引渡或移交被指控或被判刑的个人。相关程序通常依据双边或多边条约,确保收押和移交过程符合法律要求。

  5. 海洋法:在海上执法中,收押可能涉及非法捕鱼、走私等行为。国际海洋法规定了相关程序和被收押者的权利。

总体而言,国际法对收押的规定旨在保障被收押者的基本权利,确保收押过程合法、公正和人道。

9. 收押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收押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对个人的影响:

  1. 人身自由受限:收押意味着个人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

  2. 心理压力:被收押者可能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尤其是如果收押时间较长或面临严重的指控。

  3. 家庭关系紧张:收押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如果被收押者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4. 职业和声誉受损:收押可能对被收押者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即使最终无罪释放。

对社会的影响:

  1. 社会秩序维护:收押作为一种法律手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防止犯罪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进一步伤害。

  2. 公众安全感:适当的收押措施可以增强公众的安全感,表明法律系统在保护公民权益。

  3. 司法成本:收押涉及司法资源的消耗,包括监狱管理、法律程序等,可能增加社会成本。

  4. 社会信任:如果收押措施被滥用或不公正,可能削弱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导致社会不满。

总的来说,收押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对个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收押措施应谨慎使用,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10. 收押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是什么?

收押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权保障:加强对被收押人员的基本权利保护,确保他们在收押期间享有合法权利,如健康、安全和公平对待。

  2. 透明度和监督:提高收押制度的透明度,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确保收押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减少过度收押:推动非监禁性替代措施,如社区服务、电子监控等,减少对轻罪和低风险人群的收押。

  4. 改善收押条件:改善收押设施的环境和条件,确保被收押人员的生活质量,减少暴力、虐待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5. 法律和程序改革:优化收押的法律框架和程序,缩短审判前的收押时间,确保及时审判和快速处理案件。

  6. 心理健康支持: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被收押人员应对心理问题,减少因收押带来的心理创伤。

  7. 社会再融入:加强被释放人员的再融入社会计划,提供就业培训、教育和支持,减少再犯率。

这些改革方向旨在实现更加公正、人道的收押制度,同时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