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假定的意思

jiǎ dìng

假定

2025年2月26日 01:30修改

拼音jiǎ dìng

1.假定常用意思: 姑且认为是(某种情况)。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假设

例句 1.假定他每天写两千字,也得一个月脱稿。
2.假定明天下雨,我们就延期举行活动。

2.假定常用意思: 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假设

假定引证解释

1. 姑且认定;如果。

1. 我们就假定是这样罢:这是农民小资产阶级。 《乱弹·谈谈〈三人行〉》 瞿秋白
2. 所以假定娘儿们来统治了,天下固然仍旧不得太平,而且我们的耳根更是一刻儿不得安静了。 《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 鲁迅

2. 推想;料想。

1. 《大雅》和《颂》,可以说没有歌谣……《小雅》的乐声,可以奏非歌谣。故二者都占了一部分——这是我的假定。 《中国歌谣》 朱自清
2. 人们在劳动中,在战胜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头脑里所幻想的,希望的,有时是假定的东西,被逐步证实了,看得清楚了。 《三峡之秋》四 方纪

3. 科学上对客观事物的假设。参见“假設”。


假定是什么意思

拼音:jiǎ dìng

词性:动词

解释:假设或认为某事是真实的或可能的,通常用于提出某种假设或条件。

例句:假定明天会下雨,我们最好带上雨伞。

近义词:假设、设想

反义词:确定、证实

1. 假定的定义是什么?

假定的定义是指在没有确凿证据或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基于现有信息或逻辑推理做出的暂时性结论或假设。它通常用于科学研究、法律推理或日常决策中,作为进一步验证或探讨的基础。假定可以随着新信息的出现而被修正或推翻。

2. 在法律中,假定的作用是什么?

在法律中,假定(Presumption)是一种法律推理工具,用于在缺乏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基于已知事实或法律原则推断出某种结论。假定的主要作用包括:

  1. 简化举证责任:某些情况下,法律会假定某一事实成立,除非有相反的证据推翻这一假定。这减轻了一方的举证负担。

  2. 确保公平性:假定可以帮助在法律程序中实现公平。例如,无罪推定原则确保被告在未被证明有罪之前被视为无罪。

  3. 提高效率:假定可以减少司法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加快案件审理速度。

  4. 填补法律空白:在法律条文不明确或存在漏洞时,假定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帮助法官作出合理裁决。

常见的法律假定包括无罪推定、婚姻关系中的财产共有假定等。

3. 假定与假设有什么区别?

假定和假设在含义和使用上有一些区别:

  1. 假定:假定通常指在没有充分证据或确凿事实的情况下,暂时接受某个命题或情况为真。假定通常用于逻辑推理或理论构建中,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它不一定需要验证或证明,但可能在后续分析中被接受或否定。

  2. 假设:假设是指在科学研究或理论探讨中,为了解释某种现象或进行实验而提出的一个可验证的命题。假设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其真实性,并且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来说,假定更多是暂时性的接受,而假设则是一个需要验证的命题。

4. 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使用假定?

在科学研究中,假定(或假设)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于引导研究的方向和验证科学理论。以下是假定的主要使用方法:

  1. 提出问题:首先,研究者基于现有知识或观察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

  2. 形成假设:然后,研究者提出一个可测试的假设,即对问题的可能答案的预测。假设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达,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设计实验:根据假设,研究者设计实验或观察方法来收集数据,以验证假设的准确性。

  4. 分析数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研究者评估假设是否得到支持。如果数据与假设一致,假设可能被接受;如果不一致,假设可能需要修正或拒绝。

  5. 得出结论:最后,研究者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可能提出新的假设进一步研究。

假定在科学研究中起到桥梁作用,连接理论与实证数据,帮助科学家系统性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5. 假定的逻辑基础是什么?

假定的逻辑基础通常是指在进行推理或论证时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或假设。这些前提或假设被认为是无需进一步证明的,并且在推理过程中作为起点使用。逻辑基础可以是公理、定义、常识或已被广泛接受的真理。具体来说:

  1. 公理:在数学和逻辑中,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基本命题,它们作为推导其他命题的基础。

  2. 定义:明确术语和概念的含义,确保在推理过程中使用的术语具有一致的解读。

  3. 常识:广泛接受的日常知识或经验,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4. 已被接受的真理:科学理论、历史事实等已经被验证和广泛接受的知识。

在逻辑推理中,这些基础假设是构建论证的基石,确保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