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介入的意思

jiè

介入

2025年2月25日 08:40修改

拼音jiè rù

1.介入常用意思: 插进去干预其事。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干预 , 参与 , 染指
反义词 旁观 , 傍观 , 围观

例句 1.这是他们两人的事,旁人介入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复杂。
2.他的介入使原本有些好转的情况变得一塌糊涂。

介入引证解释

1. 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

1. 我感到迷惘,因此也就没介入这场斗争。 《我应该怎么办》 陈国凯
2. 您不了解情况,这事您别介入。 《明月初照人》第一幕 白峰溪


介入是什么意思

拼音:jiè rù

词性:动词

解释:指在某种情况或事件中插入或参与进来,通常带有一定的干预或影响。

例句:在双方争论不休时,老师介入调解,最终平息了冲突。

近义词:干预、参与

反义词:退出、旁观

1. 介入的定义是什么?

介入通常指在某种情境或过程中,外部力量或因素主动参与以影响或改变其发展或结果。介入可以发生在多个领域,如医学、教育、社会工作和国际关系等。在医学中,介入可能指医生采取的治疗措施;在教育中,介入可能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在社会工作中,介入可能指社工对个人或家庭的帮助;在国际关系中,介入可能指国家或组织对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干预。

2. 介入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有哪些?

介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介入放射学:通过影像引导进行微创手术,如血管造影、肿瘤栓塞、血管成形术等。

  2. 心脏介入治疗: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瓣膜修复等。

  3. 神经介入治疗:用于治疗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动脉瘤栓塞、脑卒中取栓、脊髓血管畸形治疗等。

  4. 肿瘤介入治疗:通过局部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直接针对肿瘤进行治疗。

  5. 消化系统介入治疗:如食管支架植入、胆道引流、肝脏肿瘤栓塞等。

  6. 泌尿系统介入治疗:如肾动脉狭窄扩张、前列腺动脉栓塞等。

  7. 妇科介入治疗:如子宫肌瘤栓塞、输卵管再通等。

这些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中。

3. 介入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

介入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 微创性:介入治疗通常通过小切口或自然腔道进行,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

  2. 恢复快: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住院时间也相应减少。

  3. 精准性:介入治疗借助影像技术(如X光、CT、MRI等)引导,能够精确定位病变部位,提高治疗精准度。

  4. 并发症少:由于创伤小,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5. 适应症广:介入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血管畸形等,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传统手术的患者。

  6. 重复性强:介入治疗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多次进行,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然而,介入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如设备和技术的复杂性、成本较高等,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决定。

4. 介入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有哪些?

介入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血肿、血管损伤、血栓形成、过敏反应、器官损伤、心律失常、麻醉相关风险以及术后疼痛等。具体风险因手术类型和患者健康状况而异,医生会在术前详细评估并告知患者。

5. 介入技术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介入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早期探索(20世纪初至1950年代):这一时期,医学界开始尝试使用导管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1929年,德国医生Werner Forssmann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心脏导管插入实验,为介入技术奠定了基础。

  2. 初步发展(1950年代至1970年代):1950年代,介入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953年,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技术)的发明使得导管插入更加安全和便捷。1964年,Dotter和Judkins首次使用球囊导管进行血管成形术,标志着介入治疗的正式开端。

  3. 快速发展(1970年代至1990年代):这一阶段,介入技术在心血管、肿瘤、神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77年,Andreas Gruentzig成功进行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极大推动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1980年代,支架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效果。

  4. 现代创新(1990年代至今):随着影像技术、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学的进步,介入技术不断革新。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介入、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介入治疗更加精确和安全。近年来,介入技术在肿瘤消融、血管内治疗、神经介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总的来说,介入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扩大和提升。

6. 介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介入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 精确性和微创性: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介入技术将更加精确和微创,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2.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辅助:AI和机器人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介入手术中,提供更精确的导航和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3. 个性化治疗:通过基因组学和大数据分析,介入技术将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化治疗效果。

  4. 新材料和新技术:新型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介入技术的发展,例如可降解支架和靶向药物输送系统。

  5. 远程介入手术:随着5G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介入手术将成为可能,使专家能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

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介入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