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 06:00修改
例句
1.他一边与敌军虚与委蛇,一边命人从敌后展开突袭。
2.我方突袭了敌方的防线,成功打开了敌方的防御缺口。
1. 突然袭击;出其不意地快速攻击。
引
1. 为了防备敌人的突袭,组织上叫我们女同志先上了山。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
午星
拼音:tū xí
词性:动词
解释:指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攻击或采取行动。
例句:敌军在深夜对我们进行了突袭,幸好我们已经有所防备。
近义词:袭击、突袭
反义词:防御、防备
突袭是指在敌人毫无准备或防备薄弱的情况下,迅速发起攻击或行动,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这种战术常用于军事行动、警察行动或其他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尽量减少己方损失。
军事上的突袭战术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突然性:突袭战术的核心在于出其不意,通过快速且隐蔽的行动,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起攻击。
快速性:突袭行动通常需要迅速完成,避免给敌人反应和组织防御的时间。
集中火力:突袭战术往往集中在某一特定目标或区域,以最大程度地破坏敌方的防御或关键设施。
灵活性:突袭战术需要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确保行动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敌方的反应。
情报支持:成功的突袭依赖于准确的情报,了解敌方的兵力部署、防御弱点和行动规律。
心理打击:突袭不仅造成物质上的破坏,还能对敌方的士气产生重大影响,使其陷入混乱和恐慌。
这些特点使得突袭战术在军事行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历史上著名的突袭战役包括:
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海军对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的突然袭击,导致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诺曼底登陆(1944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岸的突然登陆,标志着二战欧洲战场的重大转折点。
特洛伊木马计(约公元前12世纪):希腊军队通过隐藏于木马中的士兵突袭特洛伊城,最终攻陷该城。
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纳粹德国对苏联的突然全面进攻,标志着苏德战争的开始。
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国海军通过情报优势对日本海军进行突袭,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闪击波兰(1939年):纳粹德国对波兰的快速突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阿登战役(1944年):德国在二战末期对盟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突袭,试图扭转战局。
这些战役因其突然性和战略重要性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突袭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多种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打击:突袭能够迅速对敌方目标实施打击,利用速度优势在敌方反应之前完成作战任务,减少己方损失。
心理震慑:突袭往往能对敌方造成心理上的震撼和恐慌,削弱其战斗意志,打乱其作战计划。
情报获取:通过突袭行动,可以迅速获取敌方的关键情报,如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和战术意图等,为后续作战提供重要信息。
摧毁关键设施:突袭常用于摧毁敌方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指挥中心、通信设施、弹药库等,破坏其作战能力。
特种作战:突袭是特种部队的常用战术,用于执行敌后渗透、人质解救、破坏敌方后勤线等高难度任务。
战术灵活性:突袭可以根据战场形势迅速调整战术,灵活应对敌方的变化,提高作战的适应性和成功率。
战略威慑:成功的突袭行动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对敌方形成威慑,迫使其在未来的冲突中采取更加谨慎的立场。
突袭作为一种高效的战术手段,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成功依赖于精确的情报、周密的计划和快速的执行力。
要有效地防御突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警觉性: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警觉,尤其是在高风险区域。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确保所有人员熟悉应急程序。
建立预警系统:使用监控摄像头、传感器和警报系统来检测潜在的威胁。确保这些系统覆盖关键区域,并定期检查其功能。
加强物理防御:加固门窗、围墙和其他入口点,防止未经授权的进入。使用防弹玻璃、安全门和围栏等防护设施。
部署安保人员:在关键位置部署训练有素的安保人员,进行24小时巡逻和监控。确保他们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防护装备。
制定应急计划: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疏散路线、避难所和紧急联系方式。定期进行演练,确保所有人员熟悉计划。
信息共享与合作:与当地执法部门和其他安全机构保持沟通,共享情报和资源,协同应对潜在威胁。
心理准备:提高人员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在面对突袭时能够保持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防御突袭的能力,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