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受伤的意思

shòu shāng

受伤

2025年3月16日 12:01修改

拼音shòu shāng

1.受伤常用意思: 身体或物体局部受到损伤。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受害 , 负伤 , 挂彩
反义词 痊愈
例词机翼受伤

例句 1.他在比赛中腿部受伤了,近来不太方便到处走动。
2.这位受伤的士兵在医生的救治下很快就痊愈了。

受伤引证解释

1. 身体或物体部分地受到损伤。

1. 素日又不大吃杂项东西,如今吃一两杯酒,若不多吃些东西,怕受伤。 《红楼梦》第六二回
2. 此胫受伤甚剧。 清 《虫鸣漫录》卷二 采蘅子
3. 她从摇篮里跌出来过,他为这事挨了很利害的打,可是她一点也没有受伤。 《松子》 丁玲


受伤是什么意思

拼音:shòu shā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身体或心理受到伤害或损害。

例句:他在比赛中不小心受伤了,需要休息几天。

近义词:负伤、损伤

反义词:康复、痊愈

1. 受伤的定义是什么?

受伤是指身体组织或器官因外部或内部因素受到损害,导致功能受损或结构破坏。受伤可以是轻微的,如擦伤或挫伤,也可以是严重的,如骨折或内脏损伤。受伤的原因通常包括外力撞击、过度使用、疾病或化学物质的影响。

2. 常见的受伤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受伤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骨折:骨头断裂,通常由于剧烈撞击或跌倒引起。

  2. 扭伤: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或撕裂,常见于脚踝和手腕。

  3. 拉伤:肌肉或肌腱过度拉伸或撕裂,常见于运动损伤。

  4. 割伤:皮肤被锐器划破,可能导致出血。

  5. 挫伤:皮下组织受到撞击导致的淤血和肿胀。

  6. 烧伤:皮肤接触高温、化学物质或辐射导致的损伤。

  7. 脑震荡:头部受到撞击导致的脑部损伤,可能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8. 脱臼:关节的骨头脱离正常位置,通常伴有剧烈疼痛和活动受限。

这些受伤类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3. 如何处理轻微的受伤?

处理轻微的受伤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清洁伤口: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

  2. 止血:如果伤口有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按压伤口,直到出血停止。

  3. 消毒:使用碘伏、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4. 包扎: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保持清洁和干燥。

  5. 观察:定期检查伤口,确保没有感染迹象,如红肿、发热或流脓。

如果伤口较深或无法止血,建议尽快就医。

4. 严重的受伤应该怎样进行急救?

在处理严重受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1. 确保安全:首先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提供准确的位置和伤情信息。

  3. 止血:如果伤者有出血,用干净的布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止血。

  4.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伤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5. 固定伤处:如果怀疑骨折,应固定伤处,避免移动。

  6. 保持体温:用毯子或衣物覆盖伤者,防止体温过低。

  7. 观察并记录:持续观察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并记录伤情变化,以便向急救人员提供信息。

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不要尝试自行处理严重伤势。

5. 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的受伤?

预防日常生活中的受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居家安全:确保家中的地板干燥,避免滑倒;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和防滑条;妥善存放锋利物品和化学品。

  2.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注意车辆;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时佩戴头盔;开车时系好安全带,避免疲劳驾驶。

  3. 工作安全:遵循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预防肌肉劳损。

  4. 运动安全:在进行运动或锻炼前做好热身;使用适当的运动装备;遵循正确的运动技巧,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受伤。

  5. 饮食健康:保持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减少因身体虚弱导致的受伤风险。

  6.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压力过大或情绪不稳定导致的意外伤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受伤的风险。

6. 受伤后的康复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

受伤后的康复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2. 适当休息:在康复初期,确保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早或过度使用,以免加重伤势。

  3. 逐步恢复活动: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

  4.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身体修复受损组织。

  5.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6.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7. 定期复查:定期回访医生,监控康复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预防再次受伤:在康复后期,加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训练,预防再次受伤。

7. 运动时如何避免受伤?

运动时避免受伤的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1. 热身和拉伸: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激活肌肉和关节,运动后进行拉伸,帮助肌肉放松。

  2. 循序渐进:不要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时间,逐步提升运动量,让身体适应。

  3. 正确姿势:确保使用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术,避免因错误动作导致的损伤。

  4. 穿戴合适的装备: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鞋子和防护装备,减少受伤风险。

  5. 保持水分和营养:运动前后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6. 倾听身体信号:如果感到疼痛或不适,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7. 定期休息: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避免连续高强度运动。

遵循这些建议可以有效降低运动受伤的风险。

8. 心理受伤的表现有哪些?

心理受伤的表现可能包括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社交回避、食欲改变、疲劳感增加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9. 如何帮助他人处理心理受伤?

帮助他人处理心理受伤时,首先需要表现出关心和理解。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步骤:

  1. 倾听:给予对方充分的倾听空间,不打断,不评判,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2. 表达支持:用温暖的语言表达你的支持,比如“我在这里陪着你”或“你并不孤单”。

  3. 提供安慰:适时的安慰可以帮助对方缓解情绪,但要避免空洞的安慰语,如“一切都会好起来”。

  4. 鼓励表达:鼓励对方表达他们的感受,这有助于他们释放情绪和理清思路。

  5. 提供实际帮助:如果可能,提供具体的帮助,比如陪伴他们去看心理医生或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6. 尊重隐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强迫他们分享不愿意透露的信息。

  7. 保持耐心:心理恢复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如果情况严重,建议鼓励对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10. 受伤后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受伤后的法律责任主要取决于受伤的具体情况和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责任:

  1. 个人过失:如果受伤是由于他人的过失或疏忽造成的,受伤者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精神损失等。

  2. 雇主责任:如果受伤发生在工作场所或工作过程中,雇主可能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具体依据当地的劳动法规定。

  3. 产品责任:如果受伤是由于使用有缺陷的产品造成的,产品的制造商或销售商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4. 公共场所责任:如果受伤发生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园等),且是由于场所管理方的疏忽造成的,场所管理方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5. 交通责任:如果受伤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责任方(如司机、车主等)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在处理这些法律责任时,通常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或协商解决。建议受伤者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目击者证言等),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具体的法律建议。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