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围困的意思

wéi kùn

围困

2025年3月12日 03:50修改

拼音wéi kùn

1.围困常用意思: 团团围住使其没有出路。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包围
反义词 解围 , 突围

例句 1.他们拼尽全力解救了一批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2.目前,消防队员正在奋力抢救被大火围困的人民群众。

围困引证解释

1. 团团围住,使之窘迫而无出路。

1. 便待要开堤灌水把军围困。 元 《豫让吞炭》第一折 杨梓
2. 董平道:“城中必有细作,且差多人围困了这贼。” 《水浒传》第六九回
3. 韩爷开言:“请问老太师,本官并未干犯国法,因何私差许多军马围困吾家,是何缘故?” 《万花楼》第十三回
4. 吴荪甫听着,也变了脸色。被围困在厂门口那时的恐怖景象立即又在他眼前出现。 《子夜》十四 茅盾


围困是什么意思

拼音:wéi kùn

词性:动词

解释:指将某人或某物包围起来,使其无法逃脱或得到外界帮助。

例句:敌军被围困在城里,无法突围。

近义词:包围、围剿

反义词:解围、解救

1. 围困的定义是什么?

围困通常指通过包围或封锁的方式,使目标无法逃脱或获得外部支援,从而达到控制或迫使对方屈服的目的。这种策略常用于军事行动、政治斗争或其他需要限制对方行动自由的场合。

2. 围困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有哪些?

围困在军事战略中是一种常见的战术,主要用于通过切断敌方的补给线和外部支援,迫使敌方投降或削弱其战斗力。以下是围困在军事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应用:

  1. 切断补给:通过包围敌方,阻止其获得食物、弹药和其他必需物资,削弱其持续作战的能力。

  2. 心理压力:长期的围困会对敌方士兵和平民造成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士气低落甚至内部叛乱。

  3. 消耗战:围困可以迫使敌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长期消耗,最终因资源耗尽而被迫投降或撤退。

  4. 孤立敌方:通过围困,可以将敌方与友军和其他支援力量隔离开来,使其无法获得增援或协同作战。

  5. 减少正面冲突:围困可以减少直接交战的次数,降低己方伤亡,同时通过持续的压力逐步瓦解敌方。

历史上著名的围困战例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长平之战和特洛伊战争等。这些战例展示了围困战术在军事战略中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3. 围困对被困者的心理影响是什么?

围困对被困者的心理影响可能包括焦虑、恐惧、无助感、绝望和孤独感。长期处于围困状态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此外,被困者可能会经历认知功能下降,如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在某些情况下,围困还可能导致社交退缩和人际关系问题。这些心理影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围困的具体情境、个体的心理韧性以及是否获得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4. 历史上著名的围困战役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围困战役包括:

  1. 特洛伊围城战(公元前12世纪):古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城长达十年,最终通过木马计攻陷城市。

  2. 耶路撒冷围城战(公元70年):罗马军队围困耶路撒冷,最终摧毁了第二圣殿。

  3. 君士坦丁堡围城战(1453年):奥斯曼帝国围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最终攻陷该城,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 列宁格勒围城战(1941-1944年):纳粹德国围困苏联列宁格勒长达872天,是二战中最长和最致命的围城战之一。

  5.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德军围困斯大林格勒,但最终被苏联红军反包围并击败,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这些战役在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围困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的有效性如何?

围困战术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其应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围困战术的核心是通过切断敌方物资供应和通讯,迫使其投降或削弱其战斗力。以下是其有效性的几个关键点:

  1. 技术发展:现代技术的进步,如无人机、卫星通信和空中补给,使得被围困方更容易获得外部支援,从而削弱了围困战术的效果。

  2. 城市战:在现代城市战中,围困战术可能更为有效,因为城市环境限制了机动性和补给线的灵活性。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引发国际舆论压力。

  3. 心理战:围困战术可以极大地打击敌方的士气,尤其是在长期围困的情况下。心理战的效果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4. 政治因素:现代战争往往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围困战术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干预或制裁,从而影响其有效性。

  5. 物资储备:被围困方的物资储备和自给自足能力也是决定围困战术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现代军队通常具备较好的物资储备和应急计划。

综上所述,围困战术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技术、环境、心理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