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悯恻的意思

mǐn

悯恻

2025年2月28日 16:41修改

拼音mǐn cè

1.悯恻常用意思: 哀怜。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哀怜

例句 1.她总是悯恻他人的遭遇,给予他们帮助。
2.听了他的经历,我们深表悯恻和同情。

悯恻引证解释

1. 哀怜。

1. 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穷请命,未有所归,每念艰危,载深悯恻。 唐 《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 李德裕
2. 上亦悯恻,遂罢戏而免阿布思之妻。 宋 《唐语林·贤媛》 王谠
3. 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僵石,悯恻不暇,安用讥评! 《道学外传》 严复


悯恻是什么意思

拼音:mǐn cè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对他人遭遇的不幸或痛苦感到同情和怜悯。

例句:看到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他不禁心生悯恻之情。

近义词:同情、怜悯

反义词:冷漠、无情

1. 悯恻的定义是什么?

2. 悯恻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有哪些?

悯恻在文学作品中通常表现为对他人苦难或不幸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具体表现包括:

  1. 人物塑造:作者通过刻画具有怜悯心的人物,如善良的救助者或无私的奉献者,来展现悯恻之情。例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对他人苦难的同情与帮助。

  2. 情节设计:故事情节中经常出现对弱者或受害者的同情与救助,如《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遭遇引发读者的怜悯。

  3. 语言表达: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表达对他人痛苦的理解与感同身受,如诗歌中常见的哀婉词句。

  4. 主题探讨:作品通过悯恻这一情感,探讨人性、道德与社会问题,引发读者对正义与善良的思考。

  5. 读者共鸣:作者通过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其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产生怜悯之情,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这些表现手法共同作用,使悯恻成为文学作品中传递人性关怀与道德思考的重要情感元素。

3. 悯恻与同情心有什么区别?

悯恻和同情心虽然都涉及对他人的情感关怀,但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上有所不同。

悯恻通常是一种更为深沉和广泛的情感,它不仅包含对他人痛苦的感知,还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往往涉及对不公或苦难的深刻反思和情感共鸣。悯恻更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沉的情感体验,可能伴随着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感。

同情心则更侧重于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和共情,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情感反应,表现为愿意帮助或支持他人。同情心通常更具体,涉及对某个人或某个情境的即时反应,并且可能伴随实际的行动。

总结来说,悯恻更偏向于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而同情心则更侧重于具体的情感反应和行动。

4. 悯恻在心理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悯恻在心理学中通常指一种深切的同情和关怀他人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他人痛苦的感知,还包括愿意采取行动来帮助他人减轻痛苦或改善处境。悯恻与同理心密切相关,但它更强调情感上的共鸣和实际行动的结合。在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中,悯恻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建立社会支持和增强人际联结。

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悯恻之心?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悯恻之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 关注他人感受:尝试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2. 倾听与支持:认真倾听他人的困扰,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

  3. 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或慈善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4. 培养同理心:通过阅读、观影或与他人交流,增强对不同生活经历的理解。

  5. 反思与自省: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确保自己在与人相处时充满善意和关怀。

  6. 表达善意:通过小举动,如微笑、问候或帮助他人,传递温暖和关怀。

通过这些实践,你可以逐渐培养并增强悯恻之心,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