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 01:30修改
例句
1.指挥部突然让这支部队回师北上。
2.回师后,他们重新整编了这支部队。
1. 调回军队。
引
1. 敏子与诸将议进止,久之无他策,势须回师。
宋
《齐东野语·端平入洛》
周密
2. 怀着胜利的喜悦,跟着毛主席,浩浩荡荡踏上了胜利回师的征途。
《东路军进占漳州城》
刘忠
拼音:huí shī
词性:动词
解释:指军队从战场上撤回,或指老师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或学校。
例句:战争结束后,军队立即回师,准备休整。
近义词:撤军、凯旋
反义词:出征、进军
回师通常指在军事行动中,军队从战场或前线返回基地或原驻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包括撤退、转移或完成任务后的归队。在某些情况下,回师也可能涉及战略调整或重新部署。
回师在军事战略中通常指军队在执行任务后返回原驻地或基地的行动。其作用包括:
保存实力: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回师可以避免部队长时间暴露在敌方威胁下,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重新部署:回师后,部队可以重新整编和补充物资,为下一次行动做好准备。
心理优势:成功的回师可以提升士气,显示军队的纪律性和组织能力,增强士兵的信心。
战略调整:回师过程中,指挥官可以评估任务执行情况,调整战略和战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回师是军事行动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和灵活性。
历史上著名的回师行动包括:
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1812年,拿破仑带领的法军在入侵俄国后,因严冬和俄军抵抗被迫从莫斯科撤退,最终损失惨重。
长征: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了一次战略性转移,行程约12,500公里,保存了革命力量。
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盟军在法国敦刻尔克被德军包围,通过大规模的海上撤退行动,成功撤离了约34万士兵。
汉尼拔的撤退:公元前218年,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穿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但在后期因补给问题和罗马军队的抵抗被迫撤退。
这些回师行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战略撤退在保存实力和扭转局势中的关键作用。
回师是指军队在完成特定任务或达成目标后,有计划地返回原出发地或指定地点的行动。它与撤退和进攻有以下主要区别:
目的不同:
回师的主要目的是返回基地或重新集结,通常是在任务完成或战略调整后进行。
撤退通常是在不利情况下,为了避免损失或保存实力而主动撤离战场。
进攻则是为了主动攻击敌人,夺取目标或占据有利位置。
执行方式不同:
回师通常是有序的、计划内的行动,部队保持完整建制和战斗力。
撤退可能是紧急的、被迫的,有时会伴随混乱或损失。
进攻则需要集中兵力,采取主动作战行动,可能伴随激烈战斗。
战略意义不同:
回师更多是战略调整或任务结束后的常规行动,通常是中性的。
撤退往往被视为战略上的被动或失利。
进攻则被视为主动出击,旨在取得战略优势。
总结来说,回师是一种有计划、有序的返回行动,与撤退和进攻在目的、执行方式和战略意义上都有明显区别。
回师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撤退:在敌方力量过于强大或战场形势不利时,回师可以作为战略撤退的手段,保存有生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重新部署:回师可以用于重新调整部队的部署,集中优势兵力于关键战场,或转移到更有利的作战位置。
战术调整:通过回师,部队可以脱离当前战斗,进行战术调整,重新组织进攻或防御策略。
后勤补给:回师可以为部队提供后勤补给的机会,补充弹药、燃料和食物等物资,确保后续作战的持续性。
心理战术:回师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战术,迷惑敌方,使其误判我方意图,从而在后续战斗中占据主动。
这些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部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保持灵活性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