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被害的意思

bèi hài

被害

2025年2月12日 20:40修改

拼音bèi hài

被害引证解释

1. 遭杀害。

1. 时进既被害,师徒丧沮。 《后汉书·袁绍传》
2. 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丘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 北魏 《水经注·泗水》 郦道元
3. 最起劲的是“南社”里的有几个人,为被害者辑印遗集。 《且介亭杂文·隔膜》 鲁迅

2. 遭受灾害。伤害。

1. 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绝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汉书·西南夷传》
2. 然北流既塞,果决,齐、博等州民大被害。 宋 《石林燕语》卷八 叶梦得


被害是什么意思

拼音:bèi hài

词性:动词

解释:指某人遭受他人的伤害或杀害,通常用于描述受害者被加害的情况。

例句:他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被害,警方正在全力追查凶手。

近义词:遇害、受害

反义词:无

1. 被害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什么?

在法律上,被害通常指的是个人或实体因他人的违法行为而遭受的损害或伤害。这种损害可以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财产上的或其他形式的损失。被害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或追究加害人的责任。具体的定义和适用可能因不同法律体系或司法管辖区的规定而有所差异。

2.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有哪些?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享有以下主要权利:

  1. 知情权:被害人有权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各个阶段。

  2. 参与权:被害人可以参与诉讼过程,如出庭作证、提出意见和请求等。

  3. 陈述权:被害人有权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表达对案件的处理建议。

  4. 申诉权:如果被害人对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

  5. 赔偿权:被害人有权要求被告人赔偿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

  6. 保护权:被害人有权获得法律保护,防止受到二次伤害或报复。

  7. 法律援助:如果被害人经济困难,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

这些权利旨在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获得公正对待和合理补偿。

3. 如何预防被害事件的发生?

预防被害事件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觉,尤其是在陌生或不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单独行动,特别是在夜间或偏僻地区。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财务信息。在社交媒体上也要谨慎分享个人动态。

  3. 加强家庭安全:安装防盗门、监控摄像头和报警系统,确保门窗安全。外出时锁好门窗,避免给陌生人开门。

  4. 学习自卫技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自卫技巧,如防身术或使用防身工具,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

  5. 选择安全路线:出行时选择人多、光线充足的道路,避免走偏僻或黑暗的小巷。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正规的出租车服务。

  6. 信任直觉:如果感到不安或察觉到潜在危险,立即离开并寻求帮助。不要忽视内心的警示信号。

  7. 建立支持网络: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保持联系,互相照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获得帮助。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被害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安全感。

4. 被害心理对受害者的影响有哪些?

被害心理对受害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困扰:受害者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影响日常生活。

  2. 自我怀疑:受害者可能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力或行为,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责,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对事件负有责任。

  3. 社交障碍:被害心理可能导致受害者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回避社交活动,难以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

  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一些情况下,受害者可能会发展出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反复的闪回、噩梦、过度警觉等症状。

  5. 身体症状:心理压力可能表现为身体症状,如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或过度进食等。

  6. 行为改变:受害者可能会改变日常行为模式,如避免某些地点或活动,或者表现出过度警惕的行为。

  7. 认知扭曲:被害心理可能导致认知扭曲,如过度悲观、对世界和他人的负面看法,以及对未来失去希望。

  8. 生活质量下降:上述种种影响可能导致受害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包括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表现。

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为受害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心理健康。

5. 社会对被害人的支持措施有哪些?

社会对被害人的支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援助:为被害人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

  2. 心理辅导: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被害人应对创伤和情绪困扰。

  3. 经济援助:通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经济补助,帮助被害人应对因受害而产生的财务困难。

  4. 庇护所和安全住房:为需要保护的被害人提供安全的住所,防止再次受害。

  5. 教育和培训: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帮助被害人重新融入社会并获得经济独立。

  6. 社区支持:通过社区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增强被害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7. 医疗援助: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支持,帮助被害人恢复身体健康。

  8. 宣传和教育:通过公共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被害人问题的认识,减少对被害人的歧视和污名化。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被害人恢复生活,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