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14:21修改
例句
1.在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曾问鼎天下,试图统一整个国家。
例句
1.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了问鼎的机会。
1. 禹铸九鼎,三代视之为国宝。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遂称图谋王位为“問鼎”。
引
1.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左传·宣公三年》
2. 〔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晋书·王敦传》
3. 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唐
《史通·叙事》
刘知
4. 非报德也,非助英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
《警告全国父老书》
李大钊
2. 亦泛指觊觎侵占别国。
引
1. 国号大燕,伪署文武官爵,敢肆问鼎之奸。
明
《彩毫记·渔阳鼙鼓》
屠隆
3. 触犯;过问。
引
1. 〔辛氏〕床头常设锥簪之器以自卫。孙屡被刺㓼,因就别榻眠。月余,不敢问鼎。
清
《聊斋志异·孙生》
蒲松龄
2. 像《典论》那样的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
郑振铎
4. 比喻夺冠;夺魁。
引
1. 特别是中、日、美三队之间的较量,关系到谁能问鼎,必有一番难解难分的鏖战。
《人民日报》1981.11.12
拼音:wèn dǐng
词性:动词
解释:原指春秋时期诸侯争夺周天子的九鼎,后比喻争夺最高权力或冠军地位。
例句:这支球队在本赛季表现出色,有望问鼎联赛冠军。
近义词:争夺、角逐
反义词:放弃、退让
问鼎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比喻争夺最高权力或地位,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九鼎”传说,九鼎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因此,“问鼎”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集团试图取得主导地位或胜利。例如,在体育比赛中,某个队伍可能会被描述为“问鼎冠军”,意味着他们有望赢得比赛的最高荣誉。
问鼎在古代历史中的象征意义主要与权力和统治权相关。它源自《左传》中的记载,描述了楚庄王在周王室的地盘上询问九鼎的重量,九鼎是王权的象征。这一行为被视为对周王室的挑战,暗示楚庄王有夺取天下的野心。因此,“问鼎”一词后来常用来比喻有争夺最高权力或统治地位的意图。
“问鼎”一词在体育比赛中通常用来形容某支队伍或某位选手在比赛中取得冠军或最高荣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场景:
赛事冠军:当某支队伍或个人在比赛中获得冠军时,可以说他们“问鼎”了该项赛事。例如,“这支足球队成功问鼎了联赛冠军。”
历史性胜利:当某位选手或队伍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比赛中取得胜利时,也可以用“问鼎”来形容。例如,“这位网球选手首次问鼎大满贯赛事。”
突破性成就:当某位选手或队伍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时,也可以用“问鼎”来表达。例如,“这支队伍首次问鼎国际大赛,创造了历史。”
长期统治:当某位选手或队伍在某个项目或赛事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时,也可以用“问鼎”来形容。例如,“这位拳击手连续多年问鼎世界冠军。”
总的来说,“问鼎”在体育比赛中通常与取得最高荣誉或重大成就相关联。
问鼎和夺冠都表示在某个竞争中获得胜利,但它们的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
问鼎:
原意是指试图夺取王位或最高权力,来源于古代中国“九鼎”的象征意义,九鼎代表国家权力。
现代用法中,问鼎多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或比赛中试图获得最高荣誉或冠军,带有一种挑战和进取的意味。
通常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强调争取最高成就的过程。
夺冠:
直接表示在比赛或竞争中赢得冠军,强调结果。
用法较为通俗,常见于日常对话或新闻报道中,描述具体的胜利结果。
总结来说,问鼎更侧重于争取最高荣誉的过程和意图,而夺冠则更直接地表示赢得冠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