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01:50修改
例句
1.他们决定从亲戚家抱养一个孩子。
2.这对夫妇从福利院里抱养了一个孩子。
1. 抚养。
引
1. 太子小,而傅太后抱养之。
《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
2. 抱别人的孩子来抚养。
引
1. 若同宗无应继之人,则抱养他人之子,名曰“螟蛉”,盖取久而肖己之义,将以终老传后也。
《元典章·户部三·承继》
2. 楚宗人华越等言华奎与弟宣化王华壁皆非恭王子,华奎乃恭王妃兄王如言子,抱养宫中。
《明史·楚昭王桢传》
拼音:bào yǎ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通过合法手续将别人的孩子收养为自己的孩子,通常是因为自己无法生育或其他原因。
例句:他们夫妇多年来没有孩子,最终决定抱养一个孤儿。
近义词:收养
反义词:无
抱养,也称为收养,是指通过法律程序,使非亲生的儿童与收养人之间建立法律上的亲子关系。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且必须经过民政部门的登记和批准。收养关系一旦成立,收养人将承担起对被收养儿童的抚养、教育等责任,而被收养儿童则享有与亲生子女相同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抱养通常是指非正式地将孩子带回家抚养,可能没有经过法律程序,且不涉及法律上的亲子关系。领养则是指通过法律程序正式成为孩子的法定父母,具有法律效力,并赋予领养父母与亲生父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简而言之,抱养更多是一种民间行为,而领养则是法律认可的家庭关系。
抱养需要满足以下法律条件:
收养人的资格:收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且无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收养人还应当具备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且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被收养人的条件:被收养人通常为未成年人,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被收养条件,如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或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双方同意:收养应当取得被收养人的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如果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还应当征得其本人同意。
合法程序:收养需通过合法的收养程序,包括向民政部门提交申请、进行审查和登记等步骤。
其他法律要求: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可能还有其他具体要求,如收养人需通过背景调查、家庭评估等。
满足以上条件后,收养关系才能依法成立并获得法律保护。
抱养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身份认同问题:被抱养的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产生困惑,尤其是在得知自己是被抱养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问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等问题。
情感依恋:抱养的孩子可能会在建立情感依恋方面遇到困难,尤其是在早期经历中缺乏稳定依恋对象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养父母或其他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和安全感。
自我价值感:一些被抱养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被亲生父母“放弃”而感到自我价值感低下,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焦虑和抑郁:抱养的孩子可能会比非抱养的孩子更容易经历焦虑和抑郁,特别是如果他们对自己的抱养背景感到困惑或不安。
行为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抱养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叛逆或情绪波动,这些行为可能是他们对内心困惑和不安的反应。
适应能力:尽管存在上述挑战,许多抱养的孩子在养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下能够健康成长,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抱养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也会因个体差异、家庭环境和支持系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抱养过程中,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法律程序:确保所有法律程序合规,包括获得必要的法律文件和许可。咨询律师或相关法律专家以确保合法性。
家庭准备:确保家庭环境适合孩子成长,包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并准备好迎接新成员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健康检查:安排孩子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并确保所有必要的疫苗接种和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心理支持:抱养可能对孩子和家庭都带来情感上的挑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背景调查:尽可能了解孩子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家庭历史和过往经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需求。
教育规划:为孩子的教育做好规划,包括选择合适的学校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
长期承诺:抱养是一项长期的承诺,确保家庭成员都准备好承担这一责任,并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关爱。
社区资源:利用社区资源和支持网络,如抱养支持小组、心理咨询服务等,以帮助家庭和孩子顺利过渡。
通过关注这些事项,可以更好地确保抱养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抱养手续的办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首先,有意向抱养的家庭需要向当地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提交抱养申请,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审核:相关部门会对申请家庭进行审核,包括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以确保家庭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和条件。
匹配:审核通过后,相关部门会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家庭的情况进行匹配,选择合适的家庭与孩子进行初步接触。
试养:在正式抱养前,通常会有试养期,家庭和孩子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相互适应,确保双方都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法律手续:试养期结束后,如果双方都满意,家庭需要办理正式的法律手续,包括签订抱养协议、办理户口迁移等。
后续跟踪:抱养完成后,相关部门可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后续跟踪,确保孩子在新家庭中的健康成长。
具体的流程和要求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获取详细信息。
抱养后孩子的监护权通常由法律程序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式收养程序完成后,养父母将获得孩子的完全监护权,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与亲生父母相同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具体步骤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合法收养程序:养父母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完成收养,这通常涉及法院的批准。
监护权转移:一旦收养完成,亲生父母的监护权将被终止,监护权正式转移给养父母。
法律文件:养父母将获得法律文件,如收养证书,证明他们对孩子拥有监护权。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收养未正式完成,监护权的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咨询法律专家以确保所有程序合法合规。
抱养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到社会、宗教、历史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西方文化:在欧美国家,抱养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家庭扩展方式,社会普遍接受并支持。许多国家有健全的抱养法律和程序,鼓励家庭通过抱养来提供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亚洲文化:在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和印度,抱养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这主要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如血缘关系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抱养在这些地区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
非洲文化:在非洲许多地区,抱养是常见的家庭结构形式,尤其在大家庭或社区中,孩子可能在亲戚之间被抱养。这种方式通常被视为互助和社区支持的一部分。
中东文化:在中东地区,抱养的接受程度受到伊斯兰教法的影响。伊斯兰教鼓励照顾孤儿,但传统上更倾向于通过“监护”而非正式抱养来提供支持。因此,正式抱养在这些地区相对少见。
总的来说,抱养的接受程度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但随着全球化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文化开始接受和支持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