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讨伐的意思

tǎo

讨伐

2025年3月11日 17:11修改

拼音tǎo fá

1.讨伐常用意思: 出兵攻打(敌人或叛逆)。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征讨 , 征伐 , 挞伐 , 诛讨 , 伐罪
反义词 讲和 , 安抚 , 招抚

例句 1.将军在出兵讨伐之前,宣读了一篇令人义愤填膺的檄文。
2.因君王昏庸残暴,各诸侯决定群起讨伐。

讨伐引证解释

1. 征伐;征讨。

1. 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讨伐于彼。 汉 《难蜀父老》 司马相如
2. 近日羽书至,讨伐加羌夷。 宋 《送张子公》诗 吕陶
3. 他们会说:“讨伐伪国,不承认日本侵略的满洲国。” 《乱弹·新英雄》 瞿秋白


讨伐是什么意思

拼音:tǎo fá

词性:动词

解释:指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公开的谴责或攻击,通常带有强烈的批评或反对意味。

例句:媒体对政府的不当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讨伐。

近义词:谴责、抨击

反义词:赞扬、支持

1. 讨伐的定义是什么?

讨伐通常指对某个被认为不公正、错误或有威胁的对象进行公开的谴责、打击或消灭。这一术语常用于描述对敌人、不义行为或不良现象的集体行动。历史上,讨伐常指军事行动,但在现代,也可以指舆论或法律上的谴责和制裁。

2. 历史上著名的讨伐战役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讨伐战役包括:

  1. 赤壁之战(208年):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联军对抗曹操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 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欧洲基督教国家对中东穆斯林国家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旨在收复圣地耶路撒冷。

  3. 诺曼征服(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征服,导致英格兰王权的更迭和诺曼文化的引入。

  4. 蒙古西征(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对中亚、东欧和中东的征服,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5. 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1519-1521年):埃尔南·科尔特斯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开启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6.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拿破仑·波拿巴领导下的法国军队与欧洲各国的多次战争,试图建立法国在欧洲的霸权。

这些战役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

3. 讨伐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何不同?

在古代,讨伐通常指的是君主或军队对叛乱、敌对势力或不服从的部落进行武力镇压或征服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政治、领土扩张或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古代讨伐常常伴随着战争和暴力,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讨伐的合法性来自于君权或宗教权威。

在现代,讨伐的意义发生了显著变化。现代讨伐更多地用于形容对某些不良现象、不公正行为或错误思想的批判和纠正。例如,媒体或公众可能会“讨伐”腐败、不道德行为或错误政策。现代讨伐通常是通过舆论、法律或社会运动来实现的,而非直接使用武力。此外,现代讨伐的合法性往往基于法律、道德或社会共识,而非个人或集团的权威。

总的来说,古代讨伐更多是基于武力与政治目的,而现代讨伐则更多是通过法律、舆论和社会行动来实现对不良现象的纠正。

4. 讨伐在法律上的定义和适用情况是怎样的?

在法律上,“讨伐”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或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其定义和适用情况如下:

  1. 定义:讨伐指的是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或犯罪分子进行追究和惩罚。它强调通过合法途径对不法行为进行制裁,以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

  2. 适用情况

  3. 刑事犯罪:在刑事案件中,讨伐通常指对犯罪分子的追诉和审判,确保其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4. 行政违法:对于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相关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讨伐措施,如罚款、吊销执照等。

  5. 民事纠纷:在民事案件中,讨伐可能涉及对违约行为或侵权行为的法律追究,要求赔偿或履行义务。

  6. 国际法:在国际法领域,讨伐可能涉及对违反国际法的国家或组织进行制裁或采取其他法律行动。

  7. 法律程序:讨伐必须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进行,确保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保障,避免滥用权力或不当惩罚。

总之,讨伐在法律上的核心是通过合法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和制裁,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正。

5. 讨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有哪些?

讨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争与冲突:讨伐常常表现为大规模的战争或军事行动,如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战争,或《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2. 正义与邪恶的对立:讨伐往往被描绘为正义力量对抗邪恶势力的斗争,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沿途降妖除魔。

  3. 英雄主义:讨伐中的主角通常是英雄人物,他们勇敢、智慧、具有牺牲精神,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反抗腐败的朝廷。

  4. 道德与伦理的探讨:讨伐不仅仅是武力对抗,还涉及道德和伦理的探讨,如《哈姆雷特》中对复仇与正义的思考。

  5. 社会与政治的批判:讨伐有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不公或政治腐败的批判,如《1984》中对极权主义的反抗。

  6. 象征与隐喻:讨伐在文学中常作为象征或隐喻,代表更深层次的主题,如《白鲸》中的白鲸象征自然力量与人类的对抗。

这些表现方式使得讨伐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