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 06:40修改
例句
1.部队进行了一次奇袭,成功摧毁了敌方的防线。
2.奇袭可以有效地打乱敌方的部署和计划。
1. 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引
1. 敌人给这猝不及防的奇袭动作所怔住了。
《白求恩大夫》七
周而复
2. 烈士里面,有的因为伏击、奇袭、攻坚、遭遇,死在战场。
《白洋淀纪事·塔记》
孙犁
拼音:qí xí
词性:动词
解释:指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攻击或行动,通常用于军事或策略性的突然袭击。
例句:敌军在深夜发动了一次奇袭,成功占领了阵地。
近义词:突袭、偷袭
反义词:正面进攻、硬攻
奇袭是指在敌人毫无防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攻击或采取行动,以达到出其不意、迅速制胜的目的。这种战术通常用于军事行动,但也可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商业竞争或体育比赛。奇袭的关键在于迅速和隐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方的反应时间和防御机会。
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役包括:
特洛伊木马(约公元前12世纪):希腊联军通过伪装成礼物的巨大木马潜入特洛伊城,最终攻陷了特洛伊。
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海军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对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导致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诺曼底登陆(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海滩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成功开辟了欧洲西线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覆灭。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奇袭(1942年):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通过精心策划的“天王星行动”,包围并歼灭了德国第六集团军,扭转了东线战局。
以色列的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迅速取得了空中优势,并在六天内赢得了战争。
这些战役因其出其不意的策略和重大影响而被历史铭记。
奇袭战术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打击:奇袭战术强调出其不意和快速行动,能够在敌人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取得战果,例如特种部队的突袭行动。
心理震慑:奇袭往往能对敌方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打乱其部署和士气,从而削弱其战斗力。
情报获取:通过奇袭行动,可以迅速获取敌方的重要情报或关键设施,为后续作战提供支持。
破坏关键目标:奇袭战术常用于破坏敌方的指挥中心、通信设施、后勤补给线等关键目标,削弱其整体作战能力。
特种作战:现代特种部队常采用奇袭战术执行斩首行动、人质救援等高风险任务,以最小代价达成战略目标。
网络战和信息战:在数字化战争中,奇袭战术也应用于网络攻击和信息战,通过突然的网络入侵或信息干扰,破坏敌方的信息系统。
无人机和远程打击:现代科技使得无人机和远程精确打击成为奇袭的重要手段,能够在敌方防区外实施精准打击。
总之,奇袭战术在现代战争中通过结合先进技术和战术思维,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奇袭战术的优势包括:
出其不意:通过突然袭击,能够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取得先机,打乱对方的部署。
心理震慑:奇袭往往会给敌方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和混乱,削弱其战斗意志。
快速取胜:奇袭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战果,节省时间和资源。
以小博大:通过精心策划,奇袭可以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战果。
奇袭战术的劣势包括:
风险高:奇袭的成功依赖于对敌方情报的准确掌握和行动的精确执行,一旦失败,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
难以持续:奇袭通常是短时间的行动,难以维持长期的战果,需要后续部队的跟进支持。
依赖情报:奇袭的成功高度依赖准确的情报,如果情报有误或敌方早有防备,行动可能失败。
后勤压力:奇袭行动通常需要快速机动和补给,对后勤保障要求较高,一旦后勤出现问题,行动可能会受阻。
要有效防御奇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情报收集与预警:建立有效的情报网络,及时获取敌方动向和意图,提前预警可能的奇袭。
防御工事:在关键位置设置防御工事,如堡垒、壕沟和障碍物,以减缓敌方的进攻速度。
分散部署:避免将兵力集中在一处,采用分散部署的策略,减少被一次性击溃的风险。
快速反应部队:训练和部署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够在奇袭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进行反击或增援。
通信与协调:确保各部队之间的通信畅通,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和协调行动。
心理准备与训练:定期进行针对奇袭的模拟训练,提高士兵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防御奇袭的能力,减少被敌方突然袭击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