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07:10修改
例句
1.我把大会的准备工作都已安排停当,心里塌实多了。
2.他把明天的各项工作都安排停当,才放心下班。
1. 妥贴;妥当。
引
1. 臣等以九月十九日发武昌,以二十四日达夏口,辄简卒搜乘,停当上道。
《晋书·庾亮传》
2. 夫子言文质彬彬,自然停当恰如,不少了些子意思;若子贡文犹质,质犹文,便说得偏了。
《朱子全书》卷十四
3. 凡百事我自和嫂嫂收拾打点……无多时,前后俱收拾停当。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4. 此时王少卿去世已久,子孙俱迁移他所,自己又无嫡亲弟兄,只得把家务托与得力家人魏义,分拨停当,带着驾山,驿传到任。
《快心编初集》第一回
5. 这次总算停当了,我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冬儿姑娘》
冰心
2. 料理好;处置好。
引
1. 下了葬了,停当了也。哥哥,咱和你回去来。
元
《范张鸡黍》第三折
宫天挺
2. 只是这疯子手里的状,不先停当得他,万一拗别起来,依着理断个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3. 犹舒适。
引
1. 〔红云〕: 老夫人后堂请客,请小姐出来哩!〔旦应云〕: 我身子有些不停当,来不得。
元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王实甫
4. 能干。
引
1. 他也要算停当的了,若想到黄老爹的地步,只怕还要做几年的梦。
《儒林外史》第二回
拼音:tíng dang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事情已经安排妥当,准备就绪,可以开始或进行了。
例句:一切都已经停当,我们可以出发了。
近义词:妥当、就绪
反义词:未妥、杂乱
停当在古代文学中的使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形容准备妥当、安排就绪:常用于描述事情或物品已准备完毕,如“诸事停当”“行李停当”。
表示行为完成或结束:多见于叙事中,指某件事已办妥或了结,如“交割停当”“布置停当”。
诗词中的节奏收束:在韵文里作为收尾词,增强语句的完满感,如“收拾停当,月满西楼”。
戏曲对白中的程式化表达:元杂剧、明清传奇中常用作角色自述或对话,交代事件结果,如“一应停当,只等开锣”。
典型用例可见于《水浒传》《金瓶梅》等白话小说,或关汉卿、汤显祖的戏剧作品。
“停当”和“妥当”都是形容词,但在用法和含义上有区别:
停当:
意思是“安排妥当、处理完毕”,强调事情的准备或安排已经完成。
常用于描述事情或工作的准备状态。
例句:
“一切都已经停当,可以开始了。”
“他把行李收拾停当,准备出发。”
妥当:
意思是“合适、恰当、稳妥”,强调事情的处理方式或结果令人满意、可靠。
常用于评价某种安排或方法是否合理、严谨。
例句:
“这个计划很妥当,可以执行。”
“他做事一向很妥当,不会出问题。”
总结:
“停当”侧重事情的完成和就绪状态,而“妥当”侧重事情的处理方式或结果的合适性。
“停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出处和演变历史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出处:
“停当”最早见于古代汉语,在唐宋时期的文献中已有使用,如《朱子语类》等典籍中可见其身影,意为“妥当、安排妥当”或“完毕、完成”。
演变历史:
古代用法:最初多用于表示事情安排妥当或处理完毕的状态,强调结果的完整性和合适性。
近现代用法:逐渐演变为更口语化的表达,含义基本不变,仍指“妥当、完成”,常用于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
现代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停当”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仍保留在部分方言或书面语中,如“一切停当”表示“一切准备就绪”。
总体而言,“停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其核心意义从古至今变化不大,但使用场景和频率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