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井然的意思

jǐng rán

井然

2025年2月26日 11:31修改

拼音jǐng rán

1.井然常用意思: 形容整齐、有条理的样子。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整齐 , 齐整 , 规整
反义词 杂乱 , 紊乱 , 狼藉 , 混乱
例词条理井然

例句 1.这篇文章条理井然,措辞得体,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2.他看到秩序井然的教室后,感到非常欣慰。

井然引证解释

1. 整齐、有条理貌。

1. 凡事物名数,支分派引,珠贯棋布,井然有序,炳然如丹。 《金史·礼志一·郊》
2. 方策井然,皆非有司所得言也。 明 《宛署杂记·马政》 沈榜
3. 毫芒彪炳,八法精劲,行伍井然。 清 《池北偶谈·谈艺七·邓燿》 王士禛
4. 《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鲁迅


相关词 井然有序 秩序井然 条理井然

井然是什么意思

拼音:jǐng rán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事物整齐有序,条理分明,没有混乱。

例句:他的书桌收拾得井然有序,每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位置。

近义词:整齐、有条不紊

反义词:混乱、杂乱无章

1. 井然这个词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井然”是一个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有条理、整齐、秩序井然的状态。它常用来描述某件事物或某个环境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任何混乱或杂乱无章的情况。例如,”房间收拾得井然有序”表示房间非常整洁,物品摆放得很有条理。

2. 井然在中文中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井然”在中文中通常表示“整齐有序”或“条理分明”的状态。以下是几个常见用法:

  1. 形容事物整齐:如“房间收拾得井然有序”,表示房间非常整洁、有条理。

  2. 形容秩序良好:如“交通井然”,表示交通秩序良好,没有混乱。

  3. 形容思路清晰:如“他的思路井然”,表示他的思考逻辑清晰、有条理。

  4. 形容安排合理:如“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表示工作安排得非常合理、有条不紊。

“井然”通常与“有序”搭配使用,强调一种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

3. 井然可以用来形容哪些类型的事物或场景?

“井然”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场景有条理、整齐、秩序井然的状态。它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事物或场景,例如:

  1. 工作环境:如办公室文件摆放整齐,工作流程清晰有序。

  2. 生活空间:如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3. 交通秩序:如交通信号灯正常运行,车辆和行人遵守规则。

  4. 活动组织:如会议或活动的安排有条不紊,流程顺畅。

  5. 文字表达:如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总之,”井然”适用于任何表现出秩序和条理的场合或事物。

4. 井然与整洁、有序等词的区别是什么?

“井然”、“整洁”和“有序”这三个词都涉及事物的组织和安排,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 井然:通常强调事物排列或进展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常用于描述事情或过程的进行方式。例如,“会议进行得井井有条”,意味着会议按照计划和逻辑顺利进行。

  2. 整洁:主要强调物品或环境干净、整齐,没有杂乱或污垢。例如,“房间非常整洁”,意味着房间干净且物品摆放整齐。

  3. 有序:侧重于事物或活动的组织性和系统性,强调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或顺序排列或进行。例如,“队伍排列得很有序”,意味着队伍按照一定的规则或顺序排列。

总结来说,“井然”强调条理性和规律性,“整洁”强调干净和整齐,“有序”强调组织性和系统性。

5. 井然在古代文献中有哪些使用示例?

“井然”在古代文献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有序、整齐或条理分明。以下是几个使用示例:

  1. 《左传·宣公十五年》:“井然有序,民不犯禁。” 这句话形容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百姓遵守法令。

  2. 《汉书·贾谊传》:“井然有条,不可乱也。” 这里用来形容事物的安排有条理,不易混乱。

  3. 《资治通鉴·唐纪》:“井然不紊,内外肃然。” 这句话描述了朝廷内外秩序井然,肃穆庄严。

  4. 《宋史·职官志》:“井然有法,不可逾越。” 这里形容官制的设立有章可循,不可随意逾越。

这些例子展示了“井然”在古代文献中广泛用于描述秩序、条理和法度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