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11:31修改
例句
1.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护持和关注。
2.朋友之间要互相护持,帮助彼此渡过人生中的难关和低谷。
1. 保护维持;保卫扶持。
引
1. 尔时,道场主、佛弟子香山居士乐天,欲使浮图之徒,游者归依,居者护持,故刻石以记之。
唐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
白居易
2. 便令兄弟孙新,与舅舅乐和,先护持车儿前行着。
《水浒传》第四九回
3. 我要好好地护持这些花朵,它们是我们爱情的象征。
《春天里的秋天》七
巴金
2. 指皇帝降旨保护。
引
1. 富民多乞护持玺书,依倚以欺贫民,官府不能诘治,宜悉追收为便。
《元史·成宗纪三》
2. 柴进道:“李大哥,你且息怒。没来由和他粗卤做甚么!他虽是倚势欺人,我家放着有护持圣旨。”
《水浒传》第五二回
拼音:hù chí
词性:动词
解释:保护并维持某事物的存在或发展,使其不受损害或破坏。
例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护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近义词:保护、维护
反义词:破坏、损害
护持通常指的是在某种信仰、思想或行为上给予支持、保护和维护。在宗教或精神信仰的背景下,护持可以指信徒对教义、寺庙、僧侣或宗教团体的支持与维护。在日常生活中,护持也可以指对某种价值观、理念或目标的坚持与保护。
在佛教中,“护持”指的是保护和维持佛教教义、僧团以及修行者的行为。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物质上的支持(如供养僧侣、修建寺庙)、精神上的鼓励(如传播佛法、帮助他人修行)以及维护佛教的纯洁性和传承。护持不仅是对佛教外在形式的维护,更是对内在修行和智慧的培养与支持。通过护持,信徒可以积累功德,促进自身和他人的解脱与觉悟。
护持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护、支持和维持。在不同的语境中,护持可以指保护某人或某物免受伤害,支持某人或某事物的发展,以及维持某种状态或秩序。例如,在宗教或精神修行中,护持可能指保护信仰或修行者的心灵;在团队或组织中,护持可能指支持成员的工作并维持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护持和保护在含义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护持通常用于宗教或精神层面,指的是通过祈祷、念经或其他仪式来维持或增强某种精神力量或庇佑。例如,佛教徒可能会说“护持佛法”,意味着通过修行和传播佛法来维持其影响力。
保护则更广泛地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指的是采取措施防止某人或某物受到伤害或损失。例如,保护环境意味着采取行动防止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
总结来说,护持更多涉及精神或宗教层面的维持和增强,而保护则更侧重于物质或实际层面的防御和保全。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护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环保行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如环保袋、水瓶等。节约用水用电,减少碳排放。
垃圾分类:正确分类垃圾,积极参与回收计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支持可持续产品:购买有机食品、环保产品和支持公平贸易的商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减少浪费:合理规划饮食和购物,避免食物浪费。修复和再利用旧物品,延长其使用寿命。
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
参与社区活动:加入环保组织或志愿者活动,参与植树、清洁公共区域等,为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教育他人:与家人、朋友分享环保知识和实践,鼓励他们也加入到护持环境的行动中来。
通过这些简单的日常行为,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心理学中,护持(holding)通常指的是在治疗或支持性关系中,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和稳定性。这个概念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主要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儿童发展领域。以下是护持在心理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提供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感到安全和被接纳。这种护持的环境有助于患者探索和处理情感问题,促进心理成长和康复。
儿童发展: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护持作用至关重要。通过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的依恋关系,儿童能够发展出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
创伤治疗:对于经历过创伤的个体,护持在治疗中尤为重要。治疗师通过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帮助患者逐步面对和处理创伤经历,减少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
支持性环境:在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中,护持还可以体现在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资源,帮助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总的来说,护持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提供情感安全和稳定支持,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护持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宗教和哲学思想,尤其是在佛教和印度教中。在这些传统中,护持(或保护、支持)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通常与保护教义、寺庙、僧侣和信徒有关。护持的理念强调了维护正法、保护信仰和确保宗教实践的延续。
在佛教中,护持的概念与“护法”密切相关,护法神或护法者被认为是保护佛教教义和修行者免受邪恶力量侵害的存在。历史上,许多国王和统治者也被视为护持者,他们通过支持寺庙、赞助佛经翻译和弘扬佛法来履行这一角色。
在印度教中,护持的概念则与“达摩”(Dharma)相关,即维护宇宙秩序和道德法则的责任。神祇如毗湿奴(Vishnu)被视为宇宙的护持者,通过化身来保护世界免受邪恶力量的破坏。
总的来说,护持的历史起源与宗教和哲学思想中的保护与支持理念紧密相连,体现了人类对维护信仰、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责任感。
护持的哲学基础主要源于佛教的慈悲心和利他精神。它强调通过行动、言语和思想来保护和帮助他人,尤其是那些处于困境或需要支持的人。护持的核心理念是减少痛苦、增加幸福,并且通过无私的奉献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同成长。这种哲学还倡导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和谐与平衡的世界。
护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支持:护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个人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行为引导:护持者通常会有一定的经验和智慧,可以为个人提供行为上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其做出更好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资源提供:护持者可能拥有一定的资源或人脉,可以为个人提供学习、工作或生活上的帮助,拓宽其发展机会。
价值观塑造:护持者通过言传身教,可以帮助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其道德和品格的成长。
持续激励:护持者的鼓励和认可可以激发个人的潜力,促使其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护持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有助于个人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护持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保护:护持环境意味着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长远福祉。
社会和谐:护持社会和谐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尊重多样性以及支持弱势群体,以构建一个稳定和包容的社会。
文化传承:护持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有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
个人成长:护持个人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修养,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科技创新:护持科技创新意味着支持研究和开发,推动技术进步,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生产力。
总的来说,护持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积极的责任和行动,旨在促进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