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相让的意思

xiāng ràng

相让

2025年2月25日 03:10修改

拼音xiāng ràng

1.相让常用意思: 忍让;退让。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妥协 , 退让 , 让步

例句 1.辩论会上,双方代表各持己见,毫不相让。

2.相让常用意思: 谦让。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谦让

例句 1.宴会上,宾客们相让了一番后才陆续就座。

相让引证解释

1. 互相谦逊;彼此让步。

1. 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 《左传·隐公九年》
2. 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 汉 《条灾异封事》 刘向
3.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唐 《剑门》诗 杜甫


相关词 各不相让 毫不相让

相让是什么意思

拼音:xiāng rà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双方在某种情况下互相退让,避免争执或冲突。

例句:在讨论中,双方都愿意相让,最终达成了共识。

近义词:退让、妥协

反义词:争执、冲突

1. 相让的定义是什么?

相让是指在互动或竞争中,主动让步或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优势,以尊重他人或维持和谐关系的行为。它通常体现为在冲突或争议中愿意妥协或退让,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或促进合作。

2. 在哪些文化背景下相让被视为美德?

在许多文化背景下,相让被视为一种美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例子:

  1.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强调“礼”和“仁”,提倡谦让和尊重他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这种精神。

  2. 日本文化:日本的“和”文化强调和谐与谦让,避免冲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3. 印度文化:印度教和佛教教导人们要宽容和谦让,尊重他人,避免自私自利。

  4. 西方文化中的某些传统:基督教文化提倡爱邻如己,宽容和谦让被视为美德。

  5. 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强调慈善、宽容和谦让,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这些文化背景中,相让不仅被视为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3. 相让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相让在人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于减少冲突和矛盾,通过妥协和让步,双方能够找到共同点,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其次,相让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表现出对他人感受的重视,从而建立更深厚的关系。此外,相让还能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使人们在共同目标下更加和谐地工作。总之,相让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之一。

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相让?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相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尊重他人意见:在讨论或决策时,多听取他人的观点,并愿意妥协或让步。

  2. 排队守序:在公共场所排队时,主动让位给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孕妇或带小孩的家长。

  3. 交通礼让:在开车或步行时,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

  4. 分享资源: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共享单车、公共座椅等,主动让给更需要的人。

  5. 倾听与理解:在与他人沟通时,耐心倾听,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避免争执。

  6. 帮助他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提供帮助。

  7. 避免冲突:在可能引发争执的情况下,选择退一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通过这些行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相让,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5. 相让与谦逊有什么区别?

相让和谦逊都是美德,但它们在含义和应用上有所不同。

相让通常指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让步或放弃自己的利益或权利,以让他人受益或避免冲突。例如,在排队时让位给他人,或者在争执中选择退让以维持和谐。

谦逊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个人品质,表现为对自己能力和成就的谦虚态度,不炫耀或夸大自己。谦逊的人通常不自满,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

简而言之,相让更多体现在具体行为上的让步,而谦逊则是一种内在的谦虚态度。两者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但谦逊更侧重于个人的自我认知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