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9日 17:30修改
例句
1.许多彩色的气球在广场的上空飘摇。
例句
1.这家公司负债过多,已陷入风雨飘摇之境。
1. 飞翔貌。
引
1. 〔黄鹄〕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翱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战国策·楚策四》
2. 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
唐
《江上蚊子》诗
常楚老
2. 举止轻盈洒脱貌。
引
1. 曹子建《洛神赋》以“流风回雪”比美人之飘摇。
明
《升庵诗话·艳雪》
杨慎
3. 飘荡;飞扬。
引
1. 于是乎翠盖飘摇,文鹢委蛇,嘉朋远至。
明
《郁离子·九难》
刘基
2. 云猗,云猗,天女所怜猗,而投之人间猗。飘摇猗,悲风飏猗,惨怛猗,阴气戕猗。
清
《哀忍之华》
龚自珍
3. 那歌声真是飘摇在肃杀秋风中的声息。
《牡丹》
徐迟
4. 动荡不安。
引
1. 随气成形,或蕊或翘,眷眷兴怀,中心飘摇。
明
《青阳》诗
刘基
2. 芦沟桥上炮声响了,祖国在血跟大火中飘摇。
《保卫延安》第一章
杜鹏程
5. 漂泊奔波。形容行止无定。
引
1. 况于禹卿辞玉堂之庐而飘摇江海者乎。
清
《宝扇楼后记》
姚鼐
拼音:piāo yáo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物体在空中随风摇摆不定,或比喻局势、地位等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化。
例句:小船在湖面上飘摇,仿佛随时会被风吹翻。
近义词:摇摆、飘荡
反义词:稳固、安定
飘摇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物体在空中或风中摇摆不定的状态。它也可以比喻事物或局势的动荡不安、不稳定。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树叶在风中飘摇,或者形容某个组织或国家的局势飘摇不定。
在文学作品中,“飘摇”一词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形容物体的摇摆不定:如“树叶在风中飘摇”,用来描绘物体在风中的晃动状态。
比喻情感或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如“她的心情像风中飘摇的芦苇”,表达情感的波动或内心的不安。
象征命运或处境的动荡:如“他的命运如同飘摇的小船”,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波折。
描绘自然景象的柔美或凄凉:如“飘摇的柳枝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美”,常用于渲染氛围或情感。
这些用法通过“飘摇”这一词汇,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飘摇”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不稳定、动荡或不安全的意味,常用于描述事物处于摇摆不定、缺乏根基的状态。它往往传递出一种脆弱、无助或不安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描述人的处境或情感时,可能带有一种凄凉或无奈的感觉。例如,“命运飘摇”或“生活飘摇”都暗示了一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
“飘摇”和“摇曳”都表示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摆动的状态,但它们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有所区别。
飘摇:
通常用来形容物体在空中或风中摇摆不定,带有一种不稳定、漂泊或动荡的感觉。
常用于描述比较大的物体,如旗帜、树木、船只等,也可以比喻人生或局势的不稳定。
示例:旗帜在风中飘摇。
摇曳:
通常用来形容物体轻柔、缓慢地摆动,带有一种优美、柔和的感觉。
常用于描述较小的物体,如灯光、柳枝、花草等,多用于比较浪漫或细腻的描写。
示例:烛光在微风中摇曳。
总结来说,“飘摇”更强调不稳定性或动荡感,而“摇曳”则更强调柔和、优美的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