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失常的意思

shī cháng

失常

2025年3月15日 22:50修改

拼音shī cháng

1.失常常用意思: 失去常态。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异常 , 畸形 , 反常 , 变态
反义词 平常 , 寻常 , 正常 , 超常
例词精神失常

例句 1.由于过度紧张,他发挥失常,输了前两局。
2.这一次考试他虽然发挥失常了,但他仍是我们心目中的榜样。

失常引证解释

1. 失其常道。

1.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易·需》
2. 昭公失常,季氏悖狂。 汉 《易林·涣之兑》 焦赣

2. 失去常态;不正常。

1. 策(孙策)既杀吉(于吉),每独坐,彷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 晋 《搜神记》卷一 干宝
2. 恭闻侯兮饮食失常,民萦忧兮心苦疮。 唐 《文祝延》 沈亚之
3. 我看你的母亲,精神有点失常,病像是不轻。 《雷雨》第一幕 曹禺


失常是什么意思

拼音:shī cháng

词性:形容词

解释:指行为、状态或表现与平常或预期的不同,通常表示不正常或异常。

例句:他今天在比赛中的表现有些失常,没有发挥出平时的水平。

近义词:异常、反常

反义词:正常、平常

1. 失常的定义是什么?

失常通常指个体在心理或行为上偏离了正常或预期的状态。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失常可能表现为情绪、思维或行为的异常,如焦虑、抑郁、幻觉或强迫行为等。失常的程度和表现因人而异,可能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失常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2. 失常在心理学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失常在心理学中通常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或行为上的偏离正常状态的表现。具体表现可能包括:

  1. 认知失常:如思维混乱、妄想、幻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2. 情感失常:如情绪波动剧烈、抑郁、焦虑、情感淡漠或情感过度反应等。

  3. 行为失常:如冲动行为、自我伤害、攻击性行为、社交退缩或过度依赖等。

  4. 感知失常:如对现实的感知扭曲,可能表现为对声音、视觉或触觉的异常感知。

  5. 人际功能失常:如难以建立或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可能出现社交恐惧或过度依赖他人。

这些表现可能因个体和具体心理障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3. 失常与精神疾病的区别是什么?

失常通常指个体的行为或情绪暂时偏离正常状态,可能是由于压力、疲劳或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短期现象。它不一定是病理性的,且通常可以通过休息或调整环境得到缓解。

精神疾病则是一种医学上的诊断,涉及心理功能的持续性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总结来说,失常是暂时的、非病理性的偏离,而精神疾病是持续的、病理性的心理障碍。

4. 失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失常的常见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具体来说:

  1. 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行为或情绪失常。

  2. 生理因素:如脑部损伤、化学物质失衡、荷尔蒙失调、慢性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生理问题可能引发失常。

  3. 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在高压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失常。

  4. 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矛盾、社会孤立或文化冲突等社会因素也可能引发失常。

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个体在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出现异常。

5. 如何预防或治疗失常?

预防和治疗失常(如心理或行为失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

  2. 管理压力: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或瑜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

  3.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提供情感支持。

  4. 专业帮助:如果出现持续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5.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帮助控制症状。

  6. 教育和自我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认知,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应对问题。

如果问题严重或持续,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6. 失常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失常,无论是心理、行为还是生理上的,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1. 心理健康:失常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2. 生活质量:失常可能影响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3. 人际关系:失常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破裂,影响家庭、朋友和同事间的互动。

对社会的影响:

  1. 社会负担:失常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社会支持,增加社会的经济和资源负担。

  2. 公共安全:某些失常行为可能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如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

  3. 社会歧视:失常者可能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影响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失常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挑战。因此,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对失常者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7. 失常的历史研究有哪些重要发现?

失常的历史研究(History of Madness)通常指对精神疾病、疯癫及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历史研究。以下是一些重要发现:

  1. 疯癫的社会建构: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其著作《疯癫与文明》中指出,疯癫并非一种自然的、永恒的状态,而是被社会和历史建构的。不同时期的社会对疯癫的定义和对待方式差异极大。

  2. 精神疾病的医学化:18世纪以来,精神疾病逐渐被医学化,疯癫从一种道德或宗教问题转变为医学问题。这一过程伴随着精神病学的诞生和发展。

  3. 收容院的兴起与衰落:19世纪,收容院(asylums)成为处理精神疾病的主要场所。然而,这些机构往往成为隔离和压迫的象征,最终在20世纪逐渐被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取代。

  4. 精神疾病的性别化:历史上,女性更容易被诊断为精神疾病,尤其是在19世纪。歇斯底里(hysteria)等诊断常被用于控制女性行为。

  5. 精神疾病的政治化:在极权主义国家,精神疾病诊断曾被用于压制政治异见者。例如,苏联曾将持不同政见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6. 去机构化运动:20世纪中期,去机构化运动推动了精神病患者从大型收容院转移到社区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7. 精神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贫困、社会不平等和歧视等因素对精神健康有显著影响,提示精神疾病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这些发现揭示了精神疾病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强调了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理解的重要性。

8. 失常的未来研究方向是什么?

失常(Anomaly)的未来研究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异常检测技术的改进:开发更高效、更准确的算法来识别和分类异常,特别是在大数据和复杂系统中。

  2. 跨领域应用:将异常检测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医疗健康、金融、网络安全、工业制造等,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3. 实时监测与响应:研究如何在实时数据流中快速检测和响应异常,以减少潜在损失和风险。

  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利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先进技术,提升异常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5. 异常解释与可视化:开发工具和方法,帮助用户理解异常的原因和背景,并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展示。

  6. 异常预测:研究如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异常,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7. 隐私与安全:在异常检测过程中,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这些方向将有助于提升失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