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 20:46修改
例句
1.对于他们两个人的你争我夺,大家早就厌烦透顶。
2.那个人虚伪透顶,大家看到他就会感到厌恶。
1. 达到极点。形容程度极深。多含贬义。
引
1. 弟进去了,门客却不少,都是些势利透顶人,不是挤那个,就是杀这个。
《品花宝鉴》第十八回
2. 这里的压迫是透顶了,报上常造我们的谣。
《书信集·致曹靖华》
鲁迅
3. 晚上回来,寂寥透顶,心里不知怎么的总觉得不快。
《病闲日记》
郁达夫
4. 农妇只把羊羔抱走,没有牵走母羊,倒是透顶的公道了。
《地下的笑声·金刚坡下五》
郭沫若
拼音:tòu dǐng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程度达到极限,常用来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非常彻底或极端。
例句:这部电影无聊透顶,我差点睡着了。
近义词:极度、彻底
反义词:轻微、适度
透顶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种程度达到极点,通常带有贬义。例如,“愚蠢透顶”表示极其愚蠢,“荒谬透顶”表示极其荒谬。这个词强调某种负面特征或状态达到了极致。
“透顶”通常用于形容某种状态或情况达到了极致的程度,通常带有负面或夸张的意味。例如,可以说“愚蠢透顶”来表示某人极其愚蠢,或者“无聊透顶”来强调某件事非常无聊。这个词常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的不满或强烈的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透顶”一词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极端的程度或状态,常见于以下几种场景:
形容极度状态:如“愚蠢透顶”或“荒谬透顶”,用来强调某种行为或现象的极端性。
表达彻底的理解或认识:如“看透顶”,表示对某事或某人有了完全的理解或洞察。
形容情感的强烈:如“伤心透顶”,用来表达情感的极度强烈或深重。
讽刺或夸张:在讽刺或夸张的语境中,“透顶”可以用来增强语气,突出某种荒谬或不合常理的情况。
这些使用场景通常出现在小说、散文或诗歌中,帮助作者更生动地传达情感或思想。
“透顶”与“彻底”、“完全”在表达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语义上有一定的重叠。
透顶:通常用于强调某种负面情绪或状态的极端程度,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例如:“愚蠢透顶”表示极其愚蠢。
彻底: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全面性和彻底性,通常用于描述某种行动或变化的彻底完成。例如:“彻底解决问题”表示问题被完全解决。
完全:表示事物的全部或整体性,强调没有遗漏或缺失。例如:“完全同意”表示毫无保留地同意。
总结来说,“透顶”更侧重于极端程度,常用于负面语境;“彻底”强调全面性和彻底性;“完全”则强调整体性和无遗漏。
“透顶”在日常对话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它是一个较为书面化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程度达到极点,比如“糟糕透顶”或“聪明透顶”。在日常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通俗的表达方式,如“非常糟糕”或“特别聪明”。因此,“透顶”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而非日常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