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朽的意思

xiǔ

不朽

2025年3月26日 16:01修改

拼音bù xiǔ

1.不朽常用意思: 流传久远,永不磨灭。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永存
反义词 磨灭 , 泯灭
例词永垂不朽
例词英名不朽

例句 1.民族英雄英名不朽,他们的光辉事迹将千古流传。
2.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音乐在世界上永垂不朽。

不朽引证解释

1. 不磨灭;永存。

1.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 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后汉书·李固传》
3. 人有不朽语,得之烟山春。 唐 《延康吟》 贾岛
4. 祖国呵,在你的大地上,有伟大的财富,它名叫勇敢勤劳,这是不朽的荣誉。 《祖国颂》诗 田间


相关词 永垂不朽 千古不朽 死而不朽 不朽之勋

不朽是什么意思

拼音:bù xiǔ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某种事物、精神或名声永远不会消失或磨灭,具有永恒的价值或意义。

例句: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不朽,激励着后人。

近义词:永恒、永存

反义词:短暂、易逝

1. 不朽的定义是什么?

不朽通常指某种状态或事物的永恒存在或不被时间所消逝的特性。它可以指以下几个方面:

  1. 神话与宗教:在许多宗教和神话中,不朽指的是神灵或灵魂的永恒存在,不会经历死亡或衰老。

  2. 文学与艺术:在文学和艺术中,不朽可以指作品或人物的影响力超越时间,长久地被人们记住和传颂。

  3. 生物学:在生物学中,不朽可以指某些生物或细胞的不死性,如某些水母被认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不朽性。

  4. 哲学:在哲学中,不朽可能涉及对永恒、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探讨。

不同领域对不朽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都与永恒或超越时间有关。

2. 在文学作品中,不朽的象征有哪些?

在文学作品中,不朽的象征通常通过以下元素来体现:

  1. 自然元素:如太阳、月亮、星辰、海洋等,象征着永恒和不变。

  2. 神话人物:如希腊神话中的神祇、中国的

3. 不朽在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不朽在哲学中通常指的是某种超越死亡的存在形式或状态。不同哲学流派对不朽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在柏拉图哲学中,不朽与灵魂的永恒性相关,认为灵魂在肉体死亡后依然存在。在存在主义中,不朽可能被视为通过个人行为或遗产对后世产生持久影响。总体而言,不朽在哲学中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存在的延续以及人类对永恒的追求。

4. 历史上哪些人物被认为是不朽的?

历史上被认为不朽的人物通常因其卓越的成就、深远的影响或传奇般的故事而被后人铭记。以下是一些常被认为不朽的历史人物:

  1. 孔子 -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亚历山大大帝 - 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他建立的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

  3. 拿破仑·波拿巴 - 法国军事家、政治家,他领导法国大革命后的军队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4. 威廉·莎士比亚 - 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爱因斯坦 - 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甘地 - 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功带领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

  7. 玛丽·居里 -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8. 达·芬奇 - 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在艺术、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

这些人物因其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被认为是历史上不朽的存在。

5. 不朽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有何差异?

不朽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下是一些主要文化中的不朽观念:

  1. 古希腊文化:在古希腊神话中,不朽通常与神祇相关,凡人通过英雄事迹或神的恩赐可以获得不朽。例如,赫拉克勒斯通过完成十二项功绩获得了不朽的神性。

  2. 古埃及文化: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灵魂会继续存在,并通过木乃伊化和陪葬品来确保死者在来世的生活。法老被认为是不朽的,他们的灵魂会与太阳神拉一同航行。

  3. 基督教文化:基督教认为灵魂是不朽的,死后会根据生前的行为进入天堂或地狱。信徒通过信仰和善行可以获得永恒的生命。

  4. 印度教文化:印度教中的不朽与轮回转世相关,灵魂(阿特曼)在多次转世中不断重生,直到达到解脱(莫克沙)为止。

  5. 佛教文化:佛教认为一切生命都在轮回中,不朽并非终极目标,而是通过修行达到涅槃,摆脱轮回的束缚。

  6. 中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朽可以通过德行、文学成就或修炼成仙来实现。例如,道教中的仙人被认为通过修炼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

这些文化中的不朽概念反映了各自对生命、死亡和超越的不同理解,展示了人类对永恒存在的多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