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 17:02修改
例句
1.古代帝王常常发动征讨,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统治范围。
2.为了推翻曹魏政权,诸葛亮曾多次出兵征讨。
1. 讨伐。
引
1. 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
《国语·周语上》
2. 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唐
《效古》诗之一
储光羲
3. 今老夫奉命征讨,你又抗拒天兵,杀害朝廷大将,罪孽重大。
《说唐》第十七回
4. 曹丕幼年即随魏武征讨,武攻文治,都有经验,阅历既多,所论多切实之言。
《秀露集·曹丕〈典论·论文〉》
孙犁
拼音:zhēng tǎo
词性:动词
解释:指为了某种正义或政治目的,组织力量对某个地区或势力进行讨伐或攻击。
例句:在古代,皇帝常常派遣大军征讨叛乱的地方。
近义词:讨伐、征战
反义词:和平、和解
历史上著名的征讨事件包括: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帝国,并一直扩展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罗马帝国的扩张(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罗马共和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地中海周边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成吉思汗的蒙古西征(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率领蒙古军队征服了中亚、西亚、东欧等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最大的陆地帝国。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欧洲基督教国家为了收复圣地耶路撒冷,发动了一系列针对伊斯兰世界的军事远征。
拿破仑战争(1803年-1815年):拿破仑·波拿巴领导的法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试图建立法国霸权。
西班牙征服美洲(15世纪末-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如埃尔南·科尔特斯和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军队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建立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这些征讨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和文明进程。
征讨和侵略虽然都涉及军事行动,但它们在动机和合法性上有显著区别。
征讨通常指针对某个被认为不合法或具有威胁的势力进行的军事行动,往往带有一定的正当性,例如为了维护正义、恢复秩序或惩罚不法行为。征讨通常是经过官方授权或国际认可的,行动背后有一定的法律或道德依据。
侵略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势力主动进攻另一个国家或地区,通常出于扩张领土、获取资源或施加控制等目的。侵略行为在国际法中被视为非法,因为它侵犯了被侵略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简而言之,征讨往往带有一定的正当性,而侵略则是非法的、主动的进攻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征讨”行为(如历史上的军事征服)已经不再常见,但类似的概念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例如:
经济制裁:一些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以达到政治或经济目的。
网络攻击:国家或组织通过网络攻击来破坏对方的系统或获取信息,类似于现代形式的“征讨”。
国际干预:某些国家或国际组织通过军事或政治手段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以改变其政权或政策。
文化影响:通过媒体、教育等方式传播某种文化或意识形态,试图影响其他社会。
这些行为虽然不同于历史上的军事征讨,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现代版的“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