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22:31修改
例句
1.在鸦片战争时期,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一空。
2.这伙强盗在村里到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1. 犹抢劫。
引
1. 你这厮如何却抢掠别人财物?
《水浒传》第三七回
2. 未几,有洋人挟通事来县见余,谓南民抢掠其煤,焚烧其船。
清
《庸闲斋笔记·愚民不解文告》
陈其元
3. 至于火灾,却要怪小民自不小心,或是为非作歹,纵火抢掠。
《南腔北调集·火》
鲁迅
拼音:qiǎng lüè
词性:动词
解释: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行夺取他人的财物或资源。
例句:战争期间,许多村庄遭到了敌军的抢掠,损失惨重。
近义词:掠夺、抢夺
反义词:保护、守护
抢掠是指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混乱或战争等特殊情况下,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和安全。
抢掠在历史上扮演了多重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资源获取:在农业社会和早期文明中,抢掠是获取财富和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掠夺其他部落或国家的财物、粮食和奴隶,掠夺者能够迅速积累财富,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军事扩张:抢掠常常是军事征服的一部分。通过掠夺敌方领土的资源,征服者不仅削弱了对手的经济基础,还增强了自身的军事力量。例如,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抢掠是其重要的战略手段之一。
社会动荡与权力更迭:抢掠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和权力更迭。在战乱时期,抢掠行为可能导致原有社会秩序的崩溃,新的权力结构随之形成。例如,中世纪欧洲的维京人通过抢掠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交流与冲突:抢掠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不可避免。虽然抢掠本身是暴力行为,但它也可能带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常常面临抢掠威胁,但这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道德与法律问题:抢掠行为在历史上也引发了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社会逐渐制定了法律来禁止和惩罚抢掠行为,强调和平与秩序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抢掠在历史上既是获取资源和权力的手段,也是社会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催化剂。随着文明的发展,抢掠行为逐渐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但其影响在历史进程中仍然不可忽视。
抢掠和盗窃都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但它们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暴力或威胁:抢掠通常涉及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迫使受害者交出财物。而盗窃则是在受害者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况下秘密取走财物,通常不涉及暴力。
公开性:抢掠往往是公开进行的,抢劫者可能会在公共场所或受害者面前实施行为。盗窃则通常是隐蔽的,行窃者试图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取走财物。
法律后果:由于抢掠涉及暴力或威胁,其法律后果通常比盗窃更为严重,可能会被判处更重的刑罚。
心理影响:抢掠对受害者的心理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它直接涉及人身威胁和暴力。
总的来说,抢掠是更为严重和直接的犯罪行为,而盗窃则更隐蔽且不涉及暴力。
在现代社会中,抢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武装抢劫:使用武器威胁他人,强行夺取财物,如银行抢劫、街头抢劫等。
网络抢劫:通过网络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或信息,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
商业欺诈:通过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产。
盗窃:趁人不备或利用技术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物,如入室盗窃、扒窃等。
海上劫掠:在海上劫持船只,夺取货物或索要赎金。
文物劫掠:非法盗取、买卖或走私文物和文化遗产。
资源掠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自然资源,如非法采矿、盗伐林木等。
这些行为不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法律和道德问题。
预防和打击抢掠行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加强法律执行、提高公众意识、改善社区安全和促进社会公平。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加强法律执行:确保执法部门有足够的资源和培训,以迅速有效地应对抢掠事件。对抢掠行为采取严厉的法律制裁,以起到威慑作用。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抢掠行为的危害性和法律后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预防和举报。
改善社区安全:加强社区巡逻,安装监控设备,改善街道照明等基础设施,以减少犯罪机会。
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教育和社会服务,减少贫困和不平等,从而降低犯罪动机。
加强合作: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预防和打击抢掠行为。
应急响应: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抢掠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公众和财产安全。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抢掠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