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 23:11修改
例句
1.他发了高烧,一个下午都昏迷未醒。
2.他昏迷了三天三夜,今晨终于清醒过来了。
1. 愚昧;糊涂。
引
1. 蠢兹有苗,昏迷不恭。
《书·大禹谟》
2. 率土之内,莫非王臣,或有昏迷不龚,是由教化未至。
唐
《论淮西水损处请遣宣慰使状》
陆贽
3. 赵王一向昏迷,惟郭开之言是听,到此危急之际,益无主持,遂依其言。
《东周列国志》第一〇六回
4. 这在文脉上十分明晰,但因为在这一问一答的中间插进了伯夷叔齐的传说在里面,这把古今来的注疏家、批评家便完全弄昏迷了。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
郭沫若
2. 迷糊;神志不清。
引
1. 白汗交流如雨湿,昏迷不觉自嘘嗟。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2. 伊余昏迷中,忽若出梦寐。
宋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
苏舜钦
3. 其人指蟒卧案下,遂携枪执火,潜入帐内。觉又奔之,即燃枪轰击,响震远近,其人昏迷伏地矣。
清
《客窗闲话续集·语怪》
吴炽昌
4. 〔常飞〕停了好一阵,仿佛突然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
杜鹏程
3. 沉迷;沉醉。
引
1. 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
明
《传习录》卷中
王守仁
2. 顺帝只知昏迷酒色,那里晓得外面的灾异。
《英烈传》第一回
4. 指社会政治黑暗混乱。
引
1. 凡朝廷政教昏迷,下受其弊。
宋
《诣匦疏》
苏舜钦
5. 昏暗迷茫。
引
1. 若遇大江昏迷,蜃现此势。
《西游记》第五十回
2. 傥或雨云坠地,恍如长夜昏迷。
《英烈传》第二二回
拼音:hūn mí
词性:动词
解释:指因疾病、受伤或过度疲劳等原因导致失去知觉,无法清醒的状态。
例句:他在车祸中受伤严重,已经昏迷了两天。
近义词:昏厥、晕厥
反义词:清醒、苏醒
昏迷是一种深度的意识丧失状态,患者无法被唤醒,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它通常是由于严重的脑部损伤、疾病或其他医疗紧急情况引起的。昏迷患者可能无法自主呼吸,需要医疗设备的支持。
昏迷的主要病因包括:
脑部损伤:如脑震荡、脑出血、脑梗死等。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高血糖、肝性脑病、尿毒症等。
中毒:如药物过量、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败血症等。
癫痫发作: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
心血管事件:如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等。
缺氧:如窒息、溺水、严重贫血等。
这些病因可能导致大脑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昏迷。
昏迷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意识丧失: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法被唤醒。
无自主运动:患者无法进行有目的的运动,通常表现为肢体无反应或仅有反射性动作。
无语言反应:患者无法说话或发出有意义的声音。
眼睛闭合或无反应:患者眼睛通常闭合,无法通过视觉刺激唤醒。
持续状态:昏迷状态通常持续较长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甚至更久。
医生通常会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和实验室测试来确认昏迷的诊断,并确定其潜在原因。
昏迷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必要时使用吸痰器清除分泌物。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以防止压疮。注意口腔和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营养支持:通过鼻饲或静脉输液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水分,确保患者的基本代谢需求。
预防并发症:定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使用气垫床等设备预防压疮。
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心理支持: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对患者病情。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维持昏迷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并为其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昏迷的预后评估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病因:昏迷的原因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例如,由药物过量或低血糖引起的昏迷通常预后较好,而由严重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昏迷则可能预后较差。
昏迷持续时间:昏迷时间越长,预后通常越差。短暂的昏迷可能意味着较好的恢复机会,而长期昏迷则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等工具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
影像学检查:脑部CT或MRI扫描可以帮助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和位置,从而预测预后。
实验室检查:血液和脑脊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感染、代谢紊乱或其他潜在病因的信息,帮助评估预后。
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年轻且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好,而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综合这些因素,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