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21:51修改
例句
1.他只顾自己写作,一切生活听凭母亲安排。
1. 任凭。
引
1. 今后听凭玉堂春嫁人,并与本户无干,立此为照。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2. 原来倭寇飘洋,也有个天数,听凭风势。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3. 三位施主请自看,听凭拣那一处。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4. 他们租地主的地,全家就像卖了身子,听凭地主摆弄。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
杨朔
5. 难道你就听凭他摆布吗?
《困兽记》二六
沙汀
拼音:tīng pí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不加干涉,任由某人或某事自由发展或决定。
例句:在这个问题上,他选择听凭大家的意见,不做过多干涉。
近义词:任凭、任由
反义词:干涉、干预
听凭的意思是任由某人或某事自行决定或发展,不加干涉或阻止。通常用于表示对某种情况或行为的默许或放任。例如:“这件事就听凭你处理吧。”
听凭(或称为“听从”、“顺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多种应用场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家庭生活:在家庭中,听凭父母或长辈的建议和安排,有助于维持家庭和谐和秩序。
工作环境:在职场中,听凭上司或团队领导的指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
教育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听凭老师或导师的指导,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社交互动:在社交场合中,听凭朋友或同伴的意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听凭法律法规的约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
健康管理:在健康方面,听凭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听凭并不意味着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而是在适当的情况下,尊重和接受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听凭”、“任凭”和“任由”这三个词语在表达上都有“不加干涉、任凭其发展”的意思,但在使用场景和语气上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听凭”通常带有一种被动接受或顺从的意味,常用于表示对某种安排或决定的接受。语气较为中性或略偏正式。
例句:他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再挣扎。
“任凭”强调的是完全放手,不加任何限制或干预,语气较为强烈,常用于表达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干涉的态度。
例句:任凭风吹雨打,他依然坚持前行。
“任由”与“任凭”类似,也表示不加干涉,但语气上更口语化,且常带有一种放任、随意的意味。
例句:他任由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不加管束。
总结来说,“听凭”更偏向被动接受,“任凭”和“任由”则更强调主动放手,其中“任凭”语气较强,而“任由”更口语化。
在法律或合同中,“听凭”通常表示一方完全依赖于另一方的决定或处理,放弃自主权或选择权。具体来说,它意味着某一方同意接受另一方的安排或决定,而不提出异议或进行干预。这种表述常见于条款中,表明某一方在特定事项上对另一方的绝对信任或授权。
例如,在合同中,如果一方“听凭”另一方处理某项事务,意味着前者将完全依赖于后者的判断和行动,而不进行任何干涉或提出异议。这种条款通常需要明确的授权和双方的理解,以确保在发生争议时有法律依据。
在文学作品中,“听凭”常用来表达一种任由他人或命运安排的态度。以下是一些例子:
《红楼梦》:贾宝玉在对待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时,常常表现出一种“听凭”的态度,任由命运安排。
《三国演义》:诸葛亮在对待刘备的忠诚上,有时也表现出“听凭”的心态,愿意无条件地支持刘备的决定。
《西游记》:孙悟空在面对唐僧的决定时,有时也会“听凭”师傅的安排,尽管他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水浒传》:宋江在对待梁山好汉的安排时,常常表现出“听凭”的态度,愿意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决定。
这些例子展示了“听凭”在文学作品中的多种使用方式,通常用于表达角色对他人或命运的顺从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