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 05:40修改
例句
1.他原本答应参加聚会,但最后托故不来了。
2.他托故避开了公司的团队建设活动。
1. 借口某种原因。
引
1. 于是托故,以来日同吴丞相渡江。
宋
《绐北难》诗序
文天祥
2. 保正赵某,为之前导,所过村庄,多托故绕避,不为引视。
清
《福惠全书·莅任·戒躁怒》
黄六鸿
3. 要我做序的书,已经托故取回。
《而已集·通讯》
鲁迅
4. 随朝官吏每月给俸,如告假事故,当官立限者全给,违限托故者追罚。
《元史·食货志四》
5. 王美娘闻他气质不好,不愿相接,托故推辞,非止一次。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6. 第二天我便托故离开了那别墅。
《阿河》
朱自清
拼音:tuō gù
词性:动词
解释:指以某种理由或借口来推脱或回避某事,通常是为了避免责任或不想做某事。
例句:他总是托故不来参加会议,让人感到很不满。
近义词:推托、借口
反义词:承担、面对
托故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找借口或理由,通常是为了推卸责任、逃避义务或掩饰真实意图。这种行为可能涉及编造或夸大事实,以便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合理的解释或辩解。
托常(托伐普坦)是一种用于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特别是在由心力衰竭、肝硬化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引起的低钠血症时使用。它通过阻断肾小管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增加水的排泄,从而帮助纠正血液中的钠浓度。托常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它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口渴、口干、尿频等。此外,托常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低钠血症,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和诊断。
托故和借口都用于解释或辩护某种行为,但它们在使用和含义上有细微差别。
托故:通常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找出的理由或原因,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托故通常带有中性的意味,不一定是负面的。例如,某人可能会托故生病而请假,但实际上可能是为了处理其他事情。
借口:则更常用于指为了逃避责任或掩饰错误而找出的理由,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借口往往是虚构的或不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推卸责任或避免受到责备。例如,某人可能会借口交通堵塞而迟到,但实际上是因为起床晚了。
总结来说,托故可以是真实或虚构的理由,而借口通常是虚构的,且带有逃避责任的意味。
托故在法律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解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履行合同,可以托故解除合同,而不承担违约责任。
刑事责任减轻:在刑事案件中,如果被告人有正当理由(如自卫、紧急避险等)实施违法行为,可以托故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中的抗辩:在民事诉讼中,被告可以托故提出抗辩,如证明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或事实基础,从而避免承担不利的判决结果。
行政法律中的免责: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如果行政相对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履行行政义务,可以托故免责。
劳动法律中的解雇理由:在劳动法律中,雇主解雇员工时,必须提供正当理由,如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无法胜任工作,否则可能构成非法解雇。
托故在法律中的应用旨在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法律适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托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婉拒邀请:当不方便或不愿意参加某个活动时,可以使用托故礼貌地拒绝。例如,“我最近有些忙,可能无法参加你的聚会了。”
避免尴尬:在一些社交场合中,为了不直接表达真实想法,可以使用托故来避免尴尬。例如,“我今天不太舒服,可能无法一起吃饭了。”
争取时间:当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某件事时,可以使用托故来拖延时间。例如,“我这边还有些事情没处理完,可能得晚点才能给你回复。”
掩饰真实意图:在不想透露真实意图或计划时,可以使用托故来掩饰。例如,“我最近有些私事要处理,暂时不能告诉你具体情况。”
总之,托故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技巧,用于在各种场合中委婉地表达或掩饰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