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20:30修改
例句
1.窗外狂风大作,骤雨滂湃,令人感到十分害怕。
2.滂湃的海浪冲击着海岸线,喷起高达数米的浪花。
1. 澎湃。波浪相击声。
引
1. 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下。
北魏
《水经注·渭水三》
郦道元
2. 行人夜秉生犀烛,洞照洪深辟滂湃。
唐
《杂兴》诗
李颀
3. 鱼龙凭夜涛,四面忽滂湃。
宋
《秋日白鹭亭》诗
王琪
拼音:pāng pài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水势浩大,波涛汹涌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情感强烈。
例句:河水滂湃,声势浩大,令人望而生畏。
近义词:汹涌、澎湃
反义词:平静、缓和
滂湃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水势浩大、声势猛烈,通常用于描述大雨、洪水或海浪等自然现象。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情感或力量非常强烈、汹涌澎湃。
滂湃在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形容水势浩大、声势壮阔的场景,或比喻情感、声势的强烈和澎湃。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
自然景观描写:用于描绘江河、海浪、瀑布等水势汹涌的景象,如“江水滂湃,气势磅礴”。
情感表达:形容内心情感如激情、愤怒或悲伤的强烈爆发,如“他心中的愤怒滂湃而出”。
声势浩大的场面:描述人群、军队或社会运动的浩大场面,如“人群的呐喊声滂湃而来”。
比喻性描述:用于比喻思想、思潮或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阻挡,如“革命的浪潮滂湃而至”。
这种词语常用于诗歌、散文和小说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滂湃通常与强烈的降雨、洪水、波涛汹涌的海浪或急流等自然现象相关联。它形容水势浩大、声势壮观的场景,常用于描述大自然中水流的猛烈状态。
“滂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它是一个较为书面化和文学化的词汇,通常用于形容水势浩大或声势浩荡的场景,如“滂湃的江水”或“滂湃的激情”。在日常口语和现代写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词汇,如“汹涌”或“澎湃”。因此,“滂湃”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而非日常交流。
滂湃的情感色彩通常形容强烈、充沛且澎湃的情感,常带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激动或激情。这种情感往往充满力量,给人以震撼或冲击感,常用于描述爱情、愤怒、悲伤等情绪的极致状态。它传递出一种情感的爆发性和不可控性,带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