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06:10修改
例句
1.这片山区峰峦峻拔,宛如一幅宏伟壮观的画卷。
2.这座峻拔的山峰常常成为攀登爱好者的挑战目标。
1. 高耸挺拔。
引
1.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唐
《华山歌》
刘禹锡
2. 攸邑之东北四十里有山焉,奇耸峻拔,每月出,则先见其巅。
明
《月桥诗序》
李东阳
3. 又怪其峰峦峻拔,而鲜有秀特之士闻于世焉,何也?
清
《郭生诗序》
戴名世
2. 严正刚直。
引
1. 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宋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
苏舜钦
3. 超然不凡;智慧出众。
引
1. 王襄敏公,广额丰颐,而骨气峻拔,有威重。
明
《客座赘语·名公像》
顾起元
2. 临济之宗,明者得之于峻拔,昧者失之卤莽。
清
《渌水亭杂识》卷四
纳兰性德
4. 犹遒劲。指笔力刚劲。
引
1. 其为文高简峻拔,追古作者。
明
《蒙泉公补传》
李东阳
2. 惟姬传之丰韵,子居之峻拔,涤生之博大雄奇,则又近今之绝作也。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刘师培
拼音:jùn bá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山势、树木等高大挺拔,也用来形容人的气质或文笔刚劲有力。
例句:这座山峰峻拔而雄伟,令人望而生畏。
近义词:挺拔、刚劲
反义词:低矮、柔弱
峻拔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山势、建筑物或人的姿态等高大挺拔、雄伟壮观。它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或建筑的高耸和气势,也可以形容人的气质或风格刚毅、坚定。
峻拔在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形容山势、树木或人物的姿态高耸挺拔,给人一种雄伟、刚劲、有力的感觉。这个词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人物的气质,强调其高大、威严或刚直不阿的特质。
峻拔和雄伟都是用来形容事物高大、壮观的词语,但它们侧重点不同。
峻拔:通常用来形容山势或建筑物的高耸、陡峭,强调其高而险峻的特点。例如,“峻拔的山峰”指山峰高耸且陡峭。
雄伟:则更侧重于形容事物的宏大、壮观,强调其气势和规模。例如,“雄伟的宫殿”指宫殿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简而言之,峻拔更强调高而险的特点,而雄伟更强调宏大和气势。
“峻拔”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山势高耸陡峭,或比喻人的品格、才华等卓越出众。其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常出现在描述自然景观或人物特质的语境中。
在历史背景上,“峻拔”一词的使用与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和对人物品格的推崇密切相关。古代文人常通过描绘山水的峻拔来表达对高洁、坚毅品格的赞美。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就有类似“峻拔”意象的描写,用以表现自然景观的壮丽或人物的崇高品格。
总的来说,“峻拔”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既用于形容自然景观,也用于比喻人的品格或才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崇高、卓越的追求。
“峻拔”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它是一个比较书面化和文学化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山势、笔法或风格等的高耸、挺拔或刚劲有力。在日常口语或普通书面表达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词汇,如“高耸”、“挺拔”或“刚劲”等。因此,除非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否则“峻拔”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