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知照的意思

zhī zhào

知照

2025年2月12日 14:20修改

拼音zhī zhào

1.知照常用意思: 使人知道;关照。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关照 , 通知

例句 1.我临时要出差几天,拜托你知照我家里一声。
2.我们将知照切合条件的候选人参与面试。

知照引证解释

1. 知晓。

1. 辱示长笺,词旨过重。适少冗迫,来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 宋 《与人书》之二 苏轼

2. 通知;关照。

1. 过了德州,离京一日近似一日,安老爷便发信知照家里,备办到京一切事件。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2. 说走就走,不用多转个念头,更不用知照谁。 《未厌集·小病》 叶圣陶
3. 查此项银两,均系由两淮盐纲等向盐商凑取,缴给李煦时,即少缴秤银,以致李煦亏空,理宜向盐商追赔,偿还李煦所欠。现应知照稽查两淮盐务色楞额、李周望等,向盐纲等催缴办结。 清 《奏李煦亏空银两处理情形折》 隆科多

3. 旧时亦作下达公文用语。

1. 申报本省大吏,知照出使大臣,俟船到彼国之时,船主呈请华官照单覆验。 《盛世危言·贩奴》 郑观应


知照是什么意思

拼音:zhī zhào

词性:动词

解释:告知、通知,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表示将信息传达给某人或某机构。

例句:公司已经知照全体员工,下周将举行年度会议。

近义词:通知、告知

反义词:隐瞒、保密

1. 知照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知照是指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将信息、通知或决定传达给相关方,以确保他们了解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它通常用于组织、机构或个人之间的沟通,以确保信息的透明和有效传递。

2. 知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知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知与公告:学校、公司、社区等机构通过知照发布重要通知或公告,确保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2. 法律文件:政府部门或法律机构使用知照来传达法律文书,如传票、判决书等。

  3. 合同与协议:在商业活动中,知照用于传达合同条款、协议变更或终止等事项。

  4. 物业管理:物业公司通过知照向业主或租户传达维修、清洁、安全等信息。

  5. 活动安排:组织者通过知照告知参与者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安排。

  6. 公共安全:政府或相关部门使用知照发布紧急预警、灾害通知等公共安全信息。

这些应用场景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目标人群,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工作。

3. 知照与通知的区别是什么?

知照和通知在含义和使用场景上有一些区别:

  1. 知照:通常指告知对方某个信息或事项,带有一定的正式性和权威性。知照多用于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的传达,强调信息的传达和知晓。

  2. 通知:通知是一种更为常见的告知方式,适用于各种场合,如会议通知、活动通知等。通知的内容通常较为具体,目的是让接收者知晓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总结来说,知照更侧重于正式和权威的传达,而通知则更加广泛和日常化。

4. 知照在正式文书中的格式要求是什么?

知照在正式文书中的格式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标题:明确标注“知照”字样,通常位于文档的顶部中央,字体较大且醒目。

  2. 发文单位:在标题下方,注明发文单位的全称,通常位于左侧或中央。

  3. 发文日期:在发文单位下方或右侧,标注发文的具体日期。

  4. 正文:正文应简洁明了,直接陈述需要告知的事项,通常包括背景、具体内容和要求等部分。

  5. 结尾:结尾部分可以包括对接收方的期望或要求,以及发文单位的联系方式。

  6. 签名和盖章:在文末,通常需要发文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以示正式。

这些格式要求确保了知照的正式性和权威性,便于接收方理解并执行相关事项。

5. 知照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知照作为一种公文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主要用于官府之间的信息传达和公告。最早的知照可以追溯到汉朝,当时的官府使用“移文”或“牒”等公文形式来传达政令和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文形式逐渐规范化,知照成为明清时期官府常用的公文类型之一。

在明清时期,知照主要用于上级官府向下级官府传达政令、指示或通知事项。知照的内容通常简明扼要,格式规范,具有明确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随着近代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知照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官府内部,也用于公共事务的公告和通知。

进入现代社会后,知照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多样化,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正式通知和公告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照的传递方式也从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电子文档,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和便捷性。

总的来说,知照作为一种公文形式,经历了从古代官府文书的演变到现代行政管理工具的转变,其历史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