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 16:02修改
例句
1.昨晚突降的一场大雪,致使湖水都已凝冻成冰。
1. 冰冻;冻结。
引
1. 〔汶山郡〕土地刚卤,不宜五谷,惟种麦,而多冰寒,盛夏凝冻不释。
晋
《华阳国志·蜀志》
常璩
2. 永徽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
《新唐书·五行志一》
3. 《诗》注谓螽斯一产八十一子者,即蝗之类也。其子入地,至来年禾秀时乃出,旋生翅羽。若腊雪凝冻,则入地愈深。
宋
《鹤林玉露》卷三
罗大经
4. 风发狂似的吹了起来,我们(高空的水蒸气)为严寒所迫,一起凝冻着,不息地往地上落下来了。
《秋雨的诉苦》
王鲁彦
2. 比喻凝固,少变化。
引
1. 日本底凝冻的实在性变为西方的热情底焦灼的影像表现在黑白底锐利而清楚的影和曲线中,暗示即在彩虹的东方也未曾梦想到的色调。
《集外集拾遗·〈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鲁迅
拼音:níng dò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液体在低温条件下逐渐凝固成固体,通常用于描述水结冰的过程。
例句:寒冷的冬夜,湖面开始凝冻,形成了一层薄冰。
近义词:冻结、凝固
反义词:融化、溶解
凝冻是指液体在低温条件下逐渐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是由于温度下降到液体的凝固点以下,导致分子运动减缓并形成有序的固态结构。例如,水在0°C以下会结冰,就是典型的凝冻现象。
凝冻现象通常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地区,特别是在冬季或高海拔地区。具体来说,凝冻现象常见于以下地区:
高纬度地区:如北欧、加拿大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容易形成凝冻。
高海拔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等地,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容易出现凝冻现象。
温带地区的冬季:如中国东北、美国北部、欧洲中部等地,这些地区在冬季气温下降时也会出现凝冻现象。
极地地区:如南极和北极,常年气温极低,凝冻现象普遍存在。
凝冻现象通常在地表温度低于0°C时发生,导致地表或物体表面结冰。
凝冻对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路湿滑:凝冻会使路面结冰,导致车辆行驶时容易打滑,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能见度降低:凝冻天气常伴随雾气和雨雪,降低驾驶员的能见度,影响行车安全。
交通拥堵:由于道路湿滑和能见度低,车辆行驶速度减慢,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公共交通延误:凝冻天气可能导致公共交通车辆延误或取消,影响乘客出行。
道路封闭:在极端凝冻情况下,部分道路可能会被封闭,以保障交通安全。
因此,凝冻天气下驾驶员需格外小心,保持车距,减速慢行,并注意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实时路况信息。
预防和应对凝冻天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措施:
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保暖措施:穿戴保暖衣物,尤其是头部、手部和脚部。
家居防寒:检查门窗密封性,使用厚窗帘或保温材料,确保室内温度。
水管防冻:对暴露在外的水管进行保温处理,夜间保持水龙头滴水以防冻结。
车辆准备:检查车辆防冻液、轮胎和电池,确保车辆在低温下正常运行。
应对措施:
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在极端天气下外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步行防滑:外出时穿防滑鞋,小心行走,避免滑倒。
驾驶安全:保持低速行驶,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保持车距。
应急物资:准备应急物资,如手电筒、食物、水和急救包。
紧急求助:如遇紧急情况,及时拨打求助电话,如110或120。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凝冻天气带来的影响。
凝冻和霜冻都是气象现象,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条件有所不同。
凝冻通常指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温度低于冰点的物体表面时,直接凝结成冰的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寒冷的天气中,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0°C时,水蒸气会直接冻结在物体上,形成一层冰膜。凝冻通常发生在气温较低且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霜冻则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直接在地面或物体表面结成冰晶的现象。霜冻通常发生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或物体表面因辐射冷却而迅速降温,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成霜。霜冻的形成需要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并且空气湿度较高。
总结来说,凝冻是水蒸气在物体表面直接冻结成冰,而霜冻是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表面结成冰晶。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成的位置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