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 23:20修改
例句
1.假如明天要下雨的话,我们就不去公园赏花了。
2.假如我不帮助他们,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不近人情了呢?
1. 如果。
引
1. 假如单于初立,欲委身中国,未知利害,使人诈降,以卜吉凶,如受之,亏德沮善。
汉
《汉纪·成帝纪一》
荀悦
2.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唐
《论佛骨表》
韩愈
3. 俺如今假如多有些军兵,便可与他拒敌。
元
《千里独行》楔子
4. 这种景象,莫说徐霞客,假如达夫还在人世,也一定会说二十年前决想不到。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叶圣陶
2. 即使;纵使。
引
1. 纵有风情应淡薄,假如老健莫夸张。
唐
《座中戏呈诸少年》诗
白居易
2. 假如大舜、曾参之孝,亦是人子当尽之事,何足旌表。
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
高明
3. 假如一笑得千金,何如嫁作良人妇。
清
《宋艳·丛杂》
徐士銮
3. 譬如;例如。
引
1. 算术多门……皆不离乘除,唯增成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
宋
《梦溪笔谈·技艺》
沈括
2. 问道之体用。曰:“假如耳便是体,听便是用;目是体,见是用。”
《朱子语类》卷一
3. 只说举子们,元来却有这般苦处。假如愈良八千有余多路来到临安,指望一举成名,争奈时运未至,龙门点额,金榜无名。
《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4. 假如楚霸王、汉高祖分争天下,何等英雄,一个临死不忘虞姬,一个酒后不忍戚夫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拼音:jiǎ rú
词性:连词
解释:表示假设,用于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常用来引导条件从句。
例句:假如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了。
近义词:如果、假设
反义词:无
“假如”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用来表示假设或假想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提出一个假设性的条件或情境,常用于探讨某种可能性或后果。例如:“假如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这句话的意思是假设明天天气晴朗,那么计划去公园。在英语中,通常可以用“if”来对应“假如”。
假如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创造假设性的情境或事件,以此来探讨不同的可能性或结果。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应用:
情节发展:假如可以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假设某个关键事件发生或不发生,故事将如何变化。例如,假如主角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
人物塑造:假如可以帮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机。通过假设性的情境,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决策过程。
主题探讨:假如可以用来探讨复杂的社会、道德或哲学问题。通过假设性的设定,作者可以更深入地讨论这些主题,激发读者的思考。
悬念与张力:假如可以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张力。通过提出假设性的问题,作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反思与启示:假如可以用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为读者提供启示。通过假设性的情境,作者可以引导读者思考现实中的选择和后果。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通过假设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未来,探讨了自由与压迫的主题。这些应用使得假如成为文学创作中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丰富故事的内涵和深度。
假如和假设在中文中都有表示假设或假定的意思,但它们在用法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假如:通常用于口语或较为随意的语境中,表示一种假设性的条件。它常用于日常生活中,表达一种可能性或假设的情况。例如:”假如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公园了。”
假设:更正式,常用于学术、科学或逻辑推理中,表示一种理论上的假设或前提。它带有更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例如:”假设地球的引力突然消失,会发生什么?”
总结来说,”假如”更偏向于日常口语中的假设,而”假设”则更具学术性和正式性。
在逻辑推理中,“假如”通常用于假设或前提的引入。它帮助构建条件语句,即“如果…那么…”的形式,这种结构在逻辑推理中非常常见。通过使用“假如”,我们可以探讨在某种假设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推导出结论。例如,在数学证明中,假设某个条件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允许我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并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在日常对话中,”假如”通常用于假设或推测某种情况。你可以用它来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或者探讨某种可能性。例如:
假设性问题:
“假如你中了彩票,你会怎么花这笔钱?”
“假如明天不用上班,你想做什么?”
推测或探讨可能性:
“假如我们早点出发,是不是就不会堵车了?”
“假如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案,结果会不会更好?”
“假如”可以帮助你引导对话,激发对方的思考,或者共同探讨某种假设情境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