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居住的意思

zhù

居住

2025年3月10日 07:10修改

拼音jū zhù

1.居住常用意思: 指较长时间地住在一个地方。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栖身 , 栖居 , 寓居
例词长期居住

例句 1.他从小就在城市里居住,不过节假日会回到乡下祖父家玩耍。
2.那里因时常有火山爆发,已经无人居住了。

居住引证解释

1. 谓较长期地住在一地。

1. 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 《北史·杨椿传》
2. 觅了所房子,与莫氏一同居住。 《说唐》第一回
3. 现在她不得不一个人在外面居住。 《家》三六 巴金

2. 宋时官吏降职并调往边远地区,称“居住”。

1. 考之典故,安置待宰执侍从,居住待庶官,听读待士子,自效待军将小臣。 宋 《贵耳集》卷上 张端义
2. 被责者凡云送甚州居住,则轻于安置也。 宋 《朝野类要·降免》 赵
3. 戊辰,谪陈垓潮州居住。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
4. 〔顺治〕十三年三月以原官发辽阳居住,十五年革职。 清 《霞外 平步青


居住是什么意思

拼音:jū zhù

词性:动词

解释:指长期或固定地生活在一个地方。

例句:他们一家居住在这个小镇已经十年了。

近义词:定居、栖息

反义词:迁移、离开

1. 居住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居住的基本定义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某个特定的地方长期或短期地生活、停留或安顿。这通常包括在一个固定的住所中生活,如房屋、公寓或其他类型的住宅。居住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还涉及到人们在该空间中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2. 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有哪些影响?

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如空气清新、水质干净、噪音低,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2. 心理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降低压力,提高心理幸福感。安全、和谐的社区也能促进心理健康。

  3. 社交互动:居住在一个有良好社区氛围的地方,可以增加与邻居的互动,促进社交关系,减少孤独感。

  4. 工作效率:安静、整洁的居住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专注力,减少干扰。

  5. 生活质量: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都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6. 教育机会:居住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和学校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

  7. 经济负担:居住成本,如租金或房贷,会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全面提升生活质量,而恶劣的居住环境则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3. 城市居住与乡村居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城市居住与乡村居住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集,建筑物和交通设施集中;乡村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更为开阔。

  2. 生活节奏: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较大;乡村生活节奏较慢,更加悠闲。

  3. 基础设施: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医疗、教育和娱乐设施;乡村的基础设施相对简单,可能缺乏某些便利设施。

  4. 自然环境:乡村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地多;城市环境可能受到污染,绿地较少。

  5. 就业机会: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科技和服务行业;乡村的就业机会较少,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传统行业。

  6. 生活成本: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尤其是住房和日常消费;乡村生活成本较低,住房和食品价格相对便宜。

这些区别使得城市和乡村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

4. 如何选择适合的居住地点?

选择适合的居住地点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预算:确定你能承担的房价或租金范围,确保选择的地点在经济上可行。

  2. 工作地点:考虑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的距离,选择通勤方便的区域。

  3. 生活设施:查看附近是否有学校、医院、超市、公园等生活必需设施。

  4. 安全性:了解该区域的犯罪率,选择一个安全的环境。

  5. 社区环境:考虑社区的氛围和居民构成,是否适合你的生活方式和家庭需求。

  6. 交通便利性:评估公共交通和道路网络的便利程度,尤其是如果你依赖公共交通或经常出行。

  7. 未来发展:了解该区域的未来发展规划,是否有升值潜力或可能带来的不便。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你选择一个最适合你需求的居住地点。

5. 居住空间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居住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功能性:设计应满足居住者的日常需求,确保空间布局合理,方便使用。

  2. 舒适性: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包括光线、温度、噪音控制和家具的舒适性。

  3. 美观性:设计应具有视觉吸引力,色彩、材质和装饰应协调一致。

  4. 灵活性:空间设计应具有可变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5. 可持续性:选择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安全性:确保设计符合安全标准,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

  7. 隐私性:合理规划空间,确保居住者的隐私得到保护。

  8. 经济性: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前提下,控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这些原则有助于创造一个既实用又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