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报的意思

tōng bào

通报

2025年3月10日 00:41修改

拼音tōng bào

1.通报常用意思: 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用书面形式通告下级机关。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例词通报全省
例词通报批评

2.通报常用意思: 通知报告。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例句 1.麻烦你向主管通报一下当前的项目进度。

3.通报常用意思: 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句 1.上级部门传达了关于最新科研成果的通报。

4.通报常用意思: 报道科学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的刊物。

词性名词
近义词

5.通报常用意思: 说出(姓名)。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例词通报姓名

通报引证解释

1. 通知禀报。

1. 尔方综其上官,故来通报耳。 南朝 梁 《冥通记》卷四 陶弘景
2. 大哥烦你通报元帅知道,有韩妈妈特来求见。 元 《两世姻缘》第三折 乔吉
3. 至院外,命人通报了,彩明走出来,要了领票进去。 《红楼梦》第二四回
4. 他的听差素来对我很客气,不用通报就让我大步走进去。 《沉落》 巴金

2. 上级机关用书面形式通告下级机关。

1. 整个师的穿插成功,受到了兵团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东方》第三部第十四章 魏巍

3. 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1. 分区司令部接到敌情通报。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 柳青
2. 这个年轻人机灵好学,没出半年……起草个通知、通报等等,样样儿拿得起、干得来。 《战冰记》 耿毅

4. 报道科学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的刊物。如:《科学通报》、《化学通报》。


通报是什么意思

拼音:tōng bào

词性:动词/名词

解释:

  1. 动词:指将信息、情况、消息等传达给相关的人或机构。

  2. 名词:指传达的信息、情况或消息,通常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发布。

例句:

  1. 动词:校长在会议上通报了学校最近的工作进展。

  2. 名词:这份通报详细说明了事故的原因和处理结果。

近义词:通知、传达、报告

反义词:隐瞒、保密

1. 通报的定义是什么?

通报是指通过正式渠道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通知或报告的一种文书或消息形式。它通常用于政府、企业、学校等组织内部或对外发布重要事项、决策、通知或警示。通报的内容可以涉及政策传达、事件报告、工作进展等,目的是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相关方的及时响应。

2. 通报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通报在组织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传递:通报是组织内部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确保所有成员及时了解重要事项、决策和进展。

  2. 统一思想:通过通报,管理层可以向员工传达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价值观,帮助统一思想和行动。

  3. 增强透明度:通报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透明度,让员工了解组织运作的情况,增强信任感和归属感。

  4. 反馈机制:通报可以作为一种反馈机制,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改进方向,促进持续改进。

  5. 激励与表彰:通过通报表扬优秀员工或团队,可以激励士气,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6. 风险预警:通报可以及时传达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帮助组织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总的来说,通报在组织管理中起到了沟通、协调、激励和预警等多重作用,是确保组织高效运作的重要手段。

3. 通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通报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表彰通报:用于表扬和奖励在某个领域或事件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

  2. 批评通报:用于对某些错误行为或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警示。

  3. 情况通报:用于传达某个事件、工作进展或社会现象的相关情况,通常不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4. 事故通报:用于报告和总结某一事故的情况,包括事故原因、处理过程和预防措施等。

  5. 任免通报:用于通知有关人员职务的任免情况。

这些通报类型根据具体用途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旨在传达信息、引导行动或进行教育。

4. 如何撰写一份有效的通报?

撰写一份有效的通报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明确目的:首先要清楚通报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通知决定还是解决问题。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通报的内容和语气。

  2. 简洁明了:通报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语言或冗长的句子。确保信息传达清晰,易于理解。

  3. 结构清晰:通报应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说明通报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信息,结尾部分总结或提出下一步行动。

  4. 准确信息:确保通报中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导或错误的信息。如果需要引用数据或事实,务必核实其真实性。

  5. 语气适当:根据通报的目的和受众,选择适当的语气。正式通报应保持专业和礼貌,内部通报可以稍微轻松一些。

  6. 及时发布:通报应及时发布,确保信息在需要的时候传达给相关人员。延迟发布可能导致信息失效或误解。

  7. 反馈机制:如果通报涉及需要反馈或行动的内容,应提供明确的反馈机制或联系方式,以便接收者能够及时回应。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你可以撰写出一份有效且易于理解的通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达并达到预期效果。

5. 通报与通知有什么区别?

通报和通知在用途和内容上有一些区别:

  1. 通报:通常用于传达重要事件、情况或决定,内容较为正式和详细,常用于内部或外部公开信息。通报可能涉及批评、表扬或总结,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

  2. 通知:主要用于告知具体事项、安排或要求,内容相对简洁,常用于日常事务的传达。通知的目的是让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某项任务或安排。

总结来说,通报更正式且内容详细,常用于传达重要信息,而通知则更侧重于日常事务的告知。

6. 通报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

通报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传递:通报用于及时、准确地向相关方传递危机信息,确保所有关键人员了解当前情况。

  2. 协调行动:通过通报,组织可以协调各部门和团队的行动,确保应对措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公众沟通:在危机期间,通报用于向公众传达信息,解释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以维护公众信任和秩序。

  4. 决策支持:通报为决策者提供实时数据和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

  5. 记录和评估:通报还用于记录危机期间的行动和决策,便于事后评估和改进危机管理策略。

通过有效的通报,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减少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运作。

7. 通报的法律效力如何?

8. 通报的传播渠道有哪些?

通报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书面通报:通过纸质文件或电子文档的形式发布,常见于正式场合,如政府公告、公司内部通知等。

  2. 会议通报:在会议中口头传达通报内容,通常用于需要即时反馈或讨论的场合。

  3. 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通报,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达信息的场合,如企业内部通知。

  4. 公告栏:在公共场所或公司内部的公告栏张贴通报,适用于需要广泛传播的信息。

  5. 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通报,适用于需要快速传播和互动的场合。

  6. 新闻媒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通报,适用于需要广泛公众知晓的信息。

  7. 内部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系统(如OA系统)发布通报,适用于企业内部信息传达。

这些渠道可以根据通报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受众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9. 通报的撰写格式有哪些要求?

通报的撰写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标题:明确通报的主题,简洁明了,通常为“关于XXX的通报”。

  2. 主送单位:指明通报的接收单位或个人,通常位于标题下方。

  3. 正文

  4. 引言:简要说明通报的背景和目的。

  5. 主体:详细描述通报的内容,包括事实、情况分析、处理结果等。

  6. 结论:提出相关要求、建议或措施。

  7. 落款:包括发文单位和日期,通常位于正文的右下方。

  8. 附件(如有):如果有需要附加的文件或资料,应在正文后注明。

通报的撰写应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准确,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达。同时,通报的语气应正式、严肃,符合公文写作的规范。

10. 通报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