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中庸的意思

zhōng yōng

中庸

2025年2月14日 20:11修改

拼音zhōng yōng

1.中庸常用意思: 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的一篇。

词性名词
近义词

2.中庸常用意思: 儒家伦理思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词中庸之道

例句 1.他遵循的做事原则是不离中庸之道,所以无大成就。
2.凡事都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3.中庸常用意思: 指德才平凡。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平庸 , 庸常
反义词 杰出 , 出色 , 卓著
例词中庸之才

中庸引证解释

1. 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1.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雍也》
2. 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于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 唐 《祭吕衡州温文》 柳宗元
3. 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明 《见只编》卷中 姚士
4. 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民彝与政治》 李大钊
5. 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华盖集·通讯》 鲁迅

2. 中等;平常。

1. 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荀子·王制》
2.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北齐 《颜氏家训·教子》 颜之推
3. 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唐 《史通·品藻》 刘知

3. 指中等、平庸的人。

1. 材能不及中庸。 《文选·贾谊〈过秦论〉》
2. 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 《晋书·高光传论》
3. 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清 《茶香室续钞·三阶》 俞樾


相关词 中庸之道

中庸是什么意思

拼音:zhōng yōng

词性:名词/形容词

解释: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处理事情时保持适度、不偏不倚的态度,既不极端也不过分。它强调平衡和谐,追求恰到好处。

例句:他在处理矛盾时总是采取中庸的态度,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激化矛盾。

近义词:中和、适度

反义词:极端、偏激

1. 中庸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它强调在处理事情时,既要避免过度,也要避免不足,追求平衡与和谐。中庸思想认为,只有通过适度和节制,才能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

2. 中庸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如何?

中庸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由孔子提出并由其后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在行为和态度上追求适度和平衡,避免极端。孔子认为,中庸是实现道德完美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是君子应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庸》一书更是儒家经典之一,详细阐述了这一思想,强调通过“诚”来实现个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庸思想不仅是儒家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哲学体系的基础之一。

3.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管理:中庸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企业管理者可以借鉴这一理念,在决策时兼顾各方利益,避免极端化,从而促进团队合作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中庸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重视学术成绩,也关注品德修养,避免过度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

  3. 社会和谐:中庸思想倡导“和为贵”,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可以通过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4. 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中,中庸思想鼓励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保持适度,避免过度激进或消极,从而获得心理平衡和幸福感。

  5. 国际关系:在国际交往中,中庸思想可以帮助各国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寻求平衡,避免极端对立,促进和平与合作。

总体而言,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在各个领域找到平衡点,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4. 中庸与极端主义有何区别?

中庸和极端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或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对待问题和处理态度的差异上。

  1. 中庸:中庸强调平衡、适度与和谐,主张在处理问题时避免走极端,追求一种折中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它提倡在矛盾和对立中找到平衡点,尊重多样性,强调理性和宽容。

  2. 极端主义:极端主义则倾向于采取极端的立场或行为,往往非黑即白,拒绝妥协或折中。它可能表现为对某种思想、信仰或目标的绝对化追求,甚至不惜采取激进或暴力的手段来实现目标。

总结来说,中庸注重平衡与和谐,而极端主义则倾向于极端和偏激。中庸更符合多元社会中寻求共识的需要,而极端主义往往容易引发冲突和分裂。

5. 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中庸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平衡与和谐,强调在行为和态度上避免极端,主张在处理事务时要适度、合理,既不过分也不不及。这一思想强调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和政治治理中都要遵循“中道”,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

6. 中庸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有哪些?

中庸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平衡与和谐:中庸强调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衡和和谐,避免极端行为。这有助于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适度的方式处理问题,避免过度或不足。

  2. 自我克制:中庸思想提倡自我克制和节制,帮助个人控制情绪和欲望,培养自律和自省的能力。

  3. 宽容与包容:中庸鼓励宽容和包容,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 理性思考:中庸思想强调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追随或冲动行事,有助于个人做出明智的决策。

  5. 内在修养:中庸注重内在修养,提倡通过自我反省和持续学习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和智慧。

  6. 平和心态:中庸思想有助于培养平和的心态,使个人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从容。

总的来说,中庸思想通过强调平衡、克制、宽容和理性,帮助个人在修养上达到更高的境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7. 中庸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有哪些?

中庸思想在不同文化中有着多样的体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例子:

  1. 中国文化:中庸思想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之一,强调在行为和态度上保持适度与平衡。孔子提倡“过犹不及”,主张在极端之间找到适中的道路。

  2. 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Golden Mean),认为美德在于两个极端之间的平衡。例如,勇敢是怯懦和鲁莽之间的中庸。

  3. 印度文化:在印度哲学中,中庸思想体现在佛教的“中道”理念中。佛陀教导避免极端的苦行和纵欲,寻求一条平衡的修行之路。

  4. 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中的中庸思想体现在“适度”原则中。穆斯林被教导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平衡,既不过分也不懈怠。

  5. 西方现代文化:在现代西方社会,中庸思想体现在对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追求中。社会鼓励在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之间找到平衡,避免极端主义。

这些文化中的中庸思想虽然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在极端之间找到适度和平衡的重要性。

8. 中庸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中庸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儒家哲学,最早由孔子提出,并在《中庸》一书中得到系统阐述。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中庸”概念,强调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事态度,主张在道德和行为上保持平衡。

  2. 系统化阶段(战国时期):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中庸思想,将其提升为一种道德哲学,强调“中和”与“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

  3. 发展与传播阶段(汉代至宋代):汉代儒家学者将《中庸》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的重要部分。宋代朱熹对《中庸》进行了深入注解,使其成为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了中庸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4. 近代与现代阶段:随着儒家思想的复兴,中庸思想在近代和现代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和谐、平衡与适度。

总的来说,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从萌芽到系统化,再到广泛传播的过程,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中庸思想如何影响现代企业管理?

中庸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平衡与和谐:中庸思想强调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理方式,这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追求各部门、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平衡。管理者需要在各种利益冲突中找到平衡点,确保企业内部的稳定与高效运作。

  2. 适度决策:中庸思想提倡适度,避免极端。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决策时要考虑周全,既不冒进也不保守,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中间道路。

  3. 以人为本:中庸思想强调人的重要性,这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强调员工关怀、团队合作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相契合。通过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4. 持续改进:中庸思想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管理者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改进和优化管理方法。这种思想鼓励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灵活应对,不断调整战略和运营模式。

  5. 道德领导:中庸思想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这在企业领导中体现为领导者的道德操守和正直品格。通过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领导者可以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

总的来说,中庸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种平衡、适度、人本和道德的思维框架,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10. 中庸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哲学理念,强调在处理事务时追求平衡、适度,避免极端。这种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中庸思想倡导的“中和”理念,即在矛盾和对立中寻求平衡,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需的核心原则。通过中庸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在处理社会问题时采取理性的态度,避免冲突,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