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18:40修改
例句
1.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2.每周一的早晨,学校都会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1. 装饰;装束。
引
1. 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
汉
《汉纪·武帝纪五》
荀悦
2. 庄重而严肃。
引
1. 人不可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朱子语类》卷八七
2.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
《华威先生》
张天翼
3. 整治。
引
1. 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
《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4. 指文辞典雅庄重。
引
1. 盖其文虽格律稍疏,然词藻庄严绝俗,因擢为第一人。
元
《归潜志》卷十
刘祁
5. 指建筑物壮盛严整。
引
1. 城郭庄严,清净无秽。
《宋书·夷蛮传·呵罗
2. 但见兰若庄严,莲台整肃。
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
高明
6. 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
引
1.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阿弥陀经》
7. 谓建筑寺塔,装饰佛像。
引
1. 有三层塔一所,未加庄严。
北魏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
杨
2. 于归化城立庙,以八宝庄严佛像。
清
《圣武记》卷五
魏源
3. 见观自在菩萨妙相庄严,威光赫奕。
唐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
玄奘
8. 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有戒、三昧、智慧、陀罗尼四种庄严。见《大集经》卷一。
引
1. 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宋
《诉衷情》词
晏殊
2. 身体端正,福德庄严。
清
《小浮梅闲话》
俞樾
9. 佛教语。指宏伟精妙境界。
引
1. 何不策高足,竞此庄严界。
《香江冬夜临海望月》诗
锺
拼音:zhuāng yán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某种场合、气氛或行为显得非常严肃、庄重,给人一种敬畏感。
例句:在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全场肃立,目视国旗。
近义词:肃穆、庄重
反义词:轻浮、随意
庄严通常指一种庄重、严肃、神圣的氛围或态度,常常与正式场合、重要仪式或崇高的情感相关。它可以体现在言行举止、环境布置或情感表达上,传递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尊严和敬畏感。
庄严在宗教仪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营造神圣、肃穆的氛围,帮助参与者进入一种专注和敬畏的精神状态。这种氛围通常通过特定的仪式程序、音乐、服饰、语言和环境布置来实现。庄严感能够增强参与者的信仰体验,使他们更加投入和虔诚,同时也体现了对神圣事物的尊重和崇敬。此外,庄严的仪式还能促进社区或信仰群体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认同感。
庄严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场合、仪式或人物的气质,具有威严、神圣和正式的感觉,强调一种崇高的氛围。例如,国庆阅兵仪式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肃穆则更侧重于气氛的严肃和安静,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庄重而沉静的环境或情绪,强调内心的敬畏和专注。例如,葬礼上人们通常保持肃穆的态度。
简而言之,庄严更注重外在的威严和神圣感,而肃穆更强调内在的严肃和沉静。
庄严在建筑设计中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对称性:对称的布局和结构往往给人以稳重和庄严的感觉,如古希腊神庙和古典主义建筑。
比例与尺度:宏伟的尺度和合理的比例能够增强建筑的庄严感,如大教堂和宫殿建筑。
材料选择:使用厚重、耐久且质感强烈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能够提升建筑的庄严性。
装饰细节:精细的雕刻、浮雕和装饰图案可以增加建筑的庄重感,如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和飞扶壁。
光线与空间:通过合理的光线设计和宽敞的空间布局,营造出肃穆和神圣的氛围,如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和高耸的穹顶。
历史与文化象征:建筑设计中融入历史和文化象征元素,能够赋予建筑更深层次的庄严意义,如纪念碑和纪念性建筑。
这些元素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在建筑设计中传达出庄严的氛围和情感。
庄严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风格:使用正式、庄重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口语化表达,以营造严肃的氛围。
主题内容:探讨深刻、宏大的主题,如生命、死亡、命运、宗教等,展现对人类存在和宇宙奥秘的思考。
人物塑造:刻画具有崇高品质或伟大使命的人物,如英雄、领袖、哲人等,通过他们的言行体现庄严感。
情节设计:安排重大、崇高的情节,如战争、革命、牺牲等,展现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修辞手法: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突出庄严的情感。
叙事视角:采用全知视角或客观视角,增强叙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庄重感。
结构安排:采用严谨的篇章结构,如对称、对比等,增强作品的整体感和庄重感。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文学作品能够传达出庄严的氛围,引导读者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