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 19:01修改
例句
1.这里山高路险,曾经是土匪出没的地方。
2.在这次战斗中,土匪被我军全部歼灭。
1. 在地方上抢劫财物,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的武装匪徒。
引
1. 广西武宣地方有土匪陈亚癸,亦是聚党数千,掳掠乡村,扰害良民。
太平天
《天情道理书》
2. 时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清
《淞滨琐话·金玉蟾》
王韬
3. 前次老头子派人到西北乡去抢了,又放火;保安队又去捉了几个乡下人来当做土匪。
《小巫》四
茅盾
拼音:tǔ fěi
词性:名词
解释:指在旧社会或某些地方,以抢劫、勒索等手段为生的不法分子或团伙。
例句:这片山区曾经有土匪出没,村民们晚上都不敢出门。
近义词:强盗、劫匪
反义词:良民、守法者
土匪通常指在历史上或特定地区内,以非法手段进行抢劫、勒索或其他犯罪活动的武装团伙或个体。他们通常不受法律约束,依靠暴力或威胁来获取财物或控制地区。土匪活动常出现在社会动荡或政府控制薄弱的时期。
土匪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活动时期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在社会动荡、政权更替或战乱频繁的时期。以下是几个土匪活动较为显著的时期:
清末民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外国势力的入侵和内部腐败,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匪活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治安的混乱,土匪活动更为猖獗。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地区沦陷,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和战乱导致社会秩序崩溃,土匪活动再次抬头。一些土匪甚至与日军或抗日力量勾结,形成了复杂的局势。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国共内战期间,土匪活动再次活跃,尤其是在国共双方势力交错的地区,土匪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运动,成功清除了大部分土匪势力,恢复了社会秩序。
总的来说,土匪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主要集中在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尤其是在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
土匪通常的活动方式包括抢劫、绑架、勒索和破坏。他们经常在偏远或治安较差的地区活动,利用地形和环境的掩护进行突袭。土匪还可能通过威胁、暴力手段强迫受害者交出财物或支付赎金。在某些情况下,土匪也会与当地的黑帮或其他犯罪组织合作,扩大其活动范围。
土匪和山贼虽然都是历史上的非法武装群体,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特点有所不同。
土匪:通常指在平原、乡村或城市周边地区活动的非法武装团伙。他们主要依靠抢劫、绑架、勒索等手段获取财物,活动范围较广,流动性强。
山贼:主要指在山地或森林等偏远地区活动的非法武装团伙。他们利用地形优势进行抢劫和袭击,活动范围相对固定,通常在山地或森林中建立据点。
总的来说,土匪的活动范围更广泛,而山贼则更依赖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物,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威胁。
在现代社会中,类似土匪的组织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在法治健全的国家。然而,在某些地区,特别是法治薄弱或冲突频发的地区,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非法武装组织或犯罪团伙,它们的行为可能类似于历史上的土匪活动,如抢劫、绑架、勒索等。
例如,在一些战乱国家或地区,军阀、叛乱组织或极端主义团体可能会控制部分领土,并对当地居民进行掠夺或收取保护费。此外,在某些偏远或法治不完善的地区,也可能存在有组织的犯罪团伙,从事非法活动。
总的来说,虽然严格意义上的“土匪”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已经罕见,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类似的非法活动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