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 19:11修改
例句
1.这部剧的导演是一位长着浓密络腮胡子的中年人。
例句
1.这里山高路险,曾经是胡子出没的地方。
1. 多须的人。
引
1. 明明复夜夜,胡子即成翁。
唐
《嘲胡子小男》诗
姚合
2. 景嵩状貌类胡,景鼻高而嵩须多,同时服朱绂,对立于庭。铿独帘中窃窥而咏曰:“一双胡子著绯袍,一个须多一鼻高。”
唐
韩琬
3. 那小衙内双手扯住朱仝长髯说道:“我只要这胡子抱!”
《水浒传》第五一回
4. 自唐以来皆呼多须或深目高鼻者为胡或胡子,此二语至今犹存,世人呼须及多须之人皆曰胡子。俗又制“胡”字以代之。
《西胡续考》
王国维
2. 指胡人奴仆。南朝梁简文帝有《答安吉公主饷胡子书》。参见“胡奴”。
引
3. 方言。土匪。
引
1. 不料那畜生翻了脸,楞说我是胡子,要枪毙我。
《危巢坠简·春桃》
许地山
2. 今年元茂闹胡子,家里吃的、穿的、铺的、盖的都抢个溜光。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周立波
3. 冯老兰把脖子一拧,说:“那可不行,一入山林就成了胡子。”
《播火记》十
梁斌
拼音:hú zi
词性:名词
解释:指生长在男性下巴、脸颊和上唇的毛发。
例句:他的胡子很长,看起来很有男子气概。
近义词:胡须
反义词:无
胡子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暖:胡子可以帮助保持面部温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中,减少热量散失。
保护:胡子可以保护面部皮肤免受紫外线、风沙和其他环境因素的伤害。
性选择:在某些文化中,胡子被视为男性魅力和成熟的象征,可能在性选择中起到一定作用。
社交信号:胡子可以传达个体的社会地位、年龄或身份等信息,在社交互动中具有一定的信号作用。
总的来说,胡子在生物学上具有多重功能,既有实用性的保护作用,也有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意义。
胡子在历史上的流行趋势经历了多次变化,不同文化和时代对胡子的看法和风格各异。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的流行趋势:
古埃及:古埃及人通常剃光胡子,认为胡子是野蛮的象征,只有法老和贵族会佩戴假胡子以示尊贵。
古希腊和罗马:古希腊人崇尚剃光胡子,认为这是文明的标志。罗马人早期也剃胡子,但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胡子开始流行,尤其是军人和政治家。
中世纪:中世纪欧洲的胡子风格多变,有时流行浓密的大胡子,有时则倾向于剃光。胡子常常与男子气概和权威联系在一起。
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胡子风格多样,贵族和艺术家们常常留胡子,胡子成为个性和身份的象征。
19世纪:19世纪中期的维多利亚时代,胡子再次流行,尤其是浓密的络腮胡和八字胡。这被视为男子气概和成熟的标志。
20世纪:20世纪初,胡子仍然流行,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卫生和实用性的考虑,剃光胡子成为主流。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胡子再次流行,尤其是嬉皮士文化中的长胡子。
现代:21世纪初,胡子风格多样,从修剪整齐的小胡子到浓密的络腮胡,胡子成为时尚和个人表达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胡子的流行趋势受到文化、社会观念和时尚潮流的影响,不同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偏好。
胡子对男性的吸引力因个人喜好和文化背景而异。在一些文化中,胡子被视为成熟、阳刚和魅力的象征,可能增加男性的吸引力。研究表明,适度的胡子(如短须或胡茬)可能让男性看起来更有男子气概和可信度。然而,在其他文化或个人偏好中,干净利落的面容可能更受欢迎。因此,胡子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观看者的审美标准和偏好。
要有效地护理和修剪胡子,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清洁:每天使用温和的洗面奶或专门的胡须清洁产品清洗胡子,去除污垢和油脂。
保湿:使用胡须油或胡须膏来保持胡子的柔软和滋润,防止干燥和分叉。
梳理:使用胡须梳或胡须刷定期梳理胡子,保持其整齐和顺滑。
修剪:根据你想要的胡型,使用剪刀或电动修剪器定期修剪胡子。先从较长的设定开始,逐步调整到理想的长度。
造型:使用胡须蜡或造型产品来定型,保持胡子的形状和风格。
定期检查:每隔几周检查一次胡子的状态,确保其健康和整洁。
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保持胡子的健康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