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 01:50修改
例句
1.仓库的木材早已变成朽木,还是趁早清理了吧。
2.当一棵树已成朽木之时,最轻微的一阵风也能将它掀倒。
1. 腐朽的木头或树木。
引
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 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而强文之,譬若雕朽木而砺铅刀,饰嫫母画土人也。
汉
《盐铁论·殊路》
桓宽
3. 山北饶朽木,山南多枯枝。
唐
《樵父词》
储光羲
4. 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
明
《本草纲目·菜五·木耳》
李时珍
5. 地板上堆着几件式样古老的樟木箱笼,上面的描金图案早已斑驳难辨,露出朽木的原色。
《花城》1981年第2期
2. 比喻不可造就的人。亦用为自谦之辞。
引
1. 征荣朽木,责焰寒灰,将使策蹇磨铅,入总枢秘。
唐
《为王及善让内史第二表》
李峤
2. 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
宋
《睡意》诗
梅尧臣
拼音:xiǔ mù
词性:名词
解释:指已经腐朽的木头,比喻不堪造就或无法挽救的人或事物。
例句:这块朽木已经不能用来做家具了,只能当作柴火烧掉。
近义词:烂木、腐木
反义词:良木、好木
朽木通常指已经腐朽或腐烂的木头。这种木头由于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受到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蚀,导致其结构变得松软、脆弱,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和功能。朽木在自然界中常见于森林、湿地等潮湿环境,有时也用来比喻没有价值或不可救药的事物。
朽木在自然界中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阶段:
树木死亡:树木可能因自然灾害、病虫害、老化或其他原因死亡。死亡的树木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微生物分解:死亡的树木成为微生物(如真菌和细菌)的栖息地。这些微生物开始分解树木的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有机物质,逐步将树木分解为更小的有机碎片。
昆虫和其他生物的作用:昆虫、甲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会参与分解过程。它们通过啃食木材和携带微生物,加速朽木的分解。
物理风化:风雨、温度变化和湿度等自然因素也对朽木的形成起作用。这些物理因素使木材逐渐破碎和分解。
养分循环:朽木最终被完全分解,释放出养分回到土壤中,促进新的植物生长,完成自然界的养分循环。
这一过程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地,并促进养分的再循环。
朽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栖息地:朽木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包括昆虫、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促进养分循环:朽木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养分,如碳、氮、磷等,这些养分被重新吸收进土壤,促进植物的生长。
支持生物多样性:朽木的存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支持了更多的物种,从而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改善土壤结构:朽木的分解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气性。
碳储存:朽木在分解过程中缓慢释放碳,有助于长期储存碳,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态演替的推动者:朽木的分解为新的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
总之,朽木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识别朽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判断:
颜色变化:朽木通常颜色较深,可能呈现灰黑、褐色或其他暗淡的颜色,与健康木材的明亮色泽有明显区别。
质地疏松:朽木的质地会变得松软,用手按压或用工具敲击时,可能会感到松软或出现凹陷,甚至可能轻易碎裂。
气味:朽木通常会有霉味或腐烂的气味,与新鲜木材的清香不同。
表面特征:朽木表面可能出现裂纹、孔洞或霉菌生长,有时还会看到虫蛀的痕迹。
重量变化:朽木由于内部结构受损,通常会比健康木材更轻。
通过以上这些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木材是否已经腐朽。
朽木在艺术和手工艺中有多种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雕塑:朽木因其独特的纹理和形状,常被艺术家用来创作雕塑作品,展现出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家具:朽木可以经过加工和打磨,制作成独特的家具,如桌子、椅子或装饰品,赋予空间自然与古朴的氛围。
装饰品:朽木常被用来制作各种装饰品,如壁挂、相框或花盆,增添家居的艺术感。
园林设计:在园林设计中,朽木可以用来制作景观小品或作为自然装饰,营造出原始自然的风格。
手工艺品:朽木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制作成手工艺品,如首饰、摆件或小型雕塑,展现创意与个性化。
这些应用充分利用了朽木的自然美感,赋予其新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