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 17:50修改
例句
1.他才转正不到一周,就渐渐暴露本相了。
2.我们不要被外表所迷惑,而要看清一个人的本相。
1. 本来面目;原形。
引
1. 贞是常恁地,便是他本相如此。
《朱子语类》卷七六
2. 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咤。
《西游记》第四回
3. 这规模看来,倒俨然像个男子,祇怕你那小脚儿跨不得大步,要露出本相来。
清
《意中缘·送行》
李渔
4. 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
《书信集·致曹聚仁》
鲁迅
5. 现在颁发了土地证,富农的狰狞面目,又露了本相。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
柳青
拼音:běn xiàng
词性:名词
解释: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或本质,通常与外表或伪装相对。
例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终于看清了那个人的本相。
近义词:真面目、本质
反义词:假象、伪装
在佛教中,”本相”通常指的是事物的真实本质或本来面目,不受外界影响或人为解释的干扰。佛教强调通过修行和觉悟来洞察事物的本相,认识到一切现象的无常、无我和空性。本相是超越表象和概念的真实存在,是佛教哲学中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
本相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真实状态,是事物内在的、不易被直接观察到的特性。表象则是事物外在的、可以被感知和观察到的现象或表现。简而言之,本相是事物的内在真实,表象是事物的外在呈现。
本相在哲学中的探讨主要涉及存在、本质和现实等核心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探讨方向:
本体论: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性质。哲学家们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不同形式。
形而上学:探讨现实的本质和宇宙的基本结构。包括对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和自由意志等问题的讨论。
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来源和限度。探讨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本相,以及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现象学:通过直接经验和意识来探讨本相。现象学家如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强调通过主观体验来理解存在。
存在主义:关注个体存在的意义和自由。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萨特和加缪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选择的自由。
东方哲学:在佛教、道教和印度哲学中,本相的探讨通常涉及“空”、“道”和“梵”等概念,强调超越表象的真实本质。
这些探讨方向共同构成了哲学中对本相的广泛和深入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本相,意味着要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或真实状态。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点:
保持觉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觉察。注意你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以及它们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反思与内省:定期进行反思和内省,问自己“为什么”和“是什么”驱动了某些行为或决定。这有助于揭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原因。
观察细节:注意细节,观察事物的微小变化和差异。这些细节往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表面信息。通过分析和质疑,深入了解事物的内在逻辑和真相。
与他人交流: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交流,听取他们的见解和经验。这可以帮助你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更接近事物的本相。
学习与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和识别事物的本质。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观察本相的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本相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以下是一些主要文化中的差异:
西方哲学:在西方哲学中,本相(essence)通常指事物的内在本质或真实性质。柏拉图认为本相是超越现实的理想形式,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本相是事物内在的必然属性。
东方哲学:在东方哲学中,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本相常与“空”或“道”相联系。佛教认为一切现象皆无自性,本相是空;道教则认为本相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和力量,即“道”。
印度哲学:在印度哲学中,本相(tattva)指的是宇宙的基本元素或真理。印度教和瑜伽哲学中,本相被视为宇宙的根本原则和生命的本质。
非洲哲学:在非洲传统哲学中,本相通常与祖先、神灵和自然力量相关联。本相被视为一种存在于所有事物中的精神力量,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美洲原住民哲学: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本相常与自然和宇宙的整体性相联系。他们认为本相是存在于所有生命和自然现象中的精神力量,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些文化中的本相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存在、本质和真理的深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