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应承的意思

yìng cheng

应承

2025年3月12日 03:10修改

拼音yìng cheng

1.应承常用意思: 答应;允诺。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允许 , 同意 , 答应 , 应允 , 应许 , 首肯 , 允诺 , 准许 , 承诺 , 许诺 , 许可 , 答允 , 应诺
反义词 拒绝 , 推搪

例句 1.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这事应承下来。
2.我们已经应承了客户会按时交付产品。

应承引证解释

1. 应允;承诺;承认。

1. 你只要应承了这一首诗,倒被我勒掯的情和睦。 元 《玉镜台》第四折 关汉卿
2. 别说他干了没有,就是干了,一个人干了混账事也肯应承么? 《红楼梦》第九四回
3. 如果觉民到月底还不回家,就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的子弟,而叫觉慧代替他应承了这件亲事。 《家》三二 巴金

2. 照应。

1. 老汉既忝在邻居,你但放心前去,若是宅上有些小欠缺,老汉自当应承。 元 《琵琶记·蔡公逼试》 高明


应承是什么意思

拼音:yìng chéng

词性:动词

解释:答应或承诺做某事,表示愿意承担某种责任或义务。

例句:他应承了帮我搬家,所以我很放心。

近义词:答应、承诺

反义词:拒绝、推辞

1. 应承的定义是什么?

应承通常指答应或承诺做某事,表示对他人请求或要求的接受和同意。它强调了一种责任感和履行承诺的意愿。

2. 在什么场景下人们会使用应承这个词?

“应承”这个词通常用于表示答应或承诺某件事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场景:

  1. 请求帮助:当有人向你提出请求,而你答应帮忙时,可以说“我应承你这件事”。

  2. 任务分配:在工作或家庭中,当某人被分配任务并表示愿意承担时,可以说“他应承了这个任务”。

  3. 承诺事项:在双方达成某种协议或约定时,一方表示同意并承诺履行,可以说“他应承了我们的条件”。

  4. 社交场合:在朋友或熟人之间,当有人邀请你参加某个活动,你表示愿意参加时,可以说“我应承了他们的邀请”。

总的来说,“应承”多用于表达同意、承诺或承担某项责任的情景。

3. 应承与承诺有什么区别?

应承和承诺在含义和使用上有一些区别:

  1. 应承:通常指口头上答应或接受某件事情,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非正式性。应承更多是表示愿意去做某事,但不一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法律约束力。

  2. 承诺:则更为正式和严肃,通常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明确保证或誓言。承诺往往带有更强的责任感和法律约束力,意味着做出承诺的人会尽力履行自己的诺言。

总结来说,应承更多是口头上的答应,而承诺则是一种更为正式和严肃的保证。

4. 应承在法律上有何意义?

在法律上,“应承”通常指的是对某种请求或要求的明确同意或承诺。它可能涉及合同、协议或其他法律行为中的承诺。应承的法律意义在于它构成了合同或协议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未能履行其应承的义务,另一方可以依据法律追究其责任。因此,应承在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确保合同履行以及解决法律纠纷中具有重要作用。

5. 应承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什么作用?

应承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 建立信任:通过应承他人的请求或承诺,可以表现出你的可靠性和责任感,从而增强他人对你的信任。

  2. 维护关系:适时的应承有助于维持和加强人际关系,尤其是在朋友、家人或同事之间,能够体现你的关心和重视。

  3. 促进合作:在工作和团队合作中,应承可以推动任务的顺利进行,确保各方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4. 减少冲突:通过应承他人的合理需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误解,营造和谐的交往环境。

然而,应承也需要适度,过度应承可能导致自己不堪重负,甚至无法兑现承诺,反而损害关系。因此,在应承时需量力而行,确保自己能够履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