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 03:50修改
例句
1.他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只能隐约回想起一些微茫的片段。
2.眼前的景象非常微茫,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够看清楚。
1. 亦作“微芒”。隐秘暗昧;隐约模糊。
引
1. 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况其微茫欺诳,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仓卒安能辨哉!
晋
《抱朴子·祛惑》
葛洪
2. 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前蜀
《江城子》词之二
韦庄
3. 潇洒云林,微茫烟草,极目春洲阔。
元
《念奴娇·八咏楼》词
鲜于枢
4. 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识之谓也。
清
《黄仙峤前辈诗序》
曾国藩
5. 小铁锤在岩石上敲击着,山风回荡着空漠微茫的回声。
《山中海路》六
华山
6. 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
宋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
秦观
拼音:wēi máng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光线、声音、希望等非常微弱,几乎难以察觉或感知。
例句:在微茫的晨光中,他开始了新的一天。
近义词:微弱、渺茫
反义词:明亮、清晰
微茫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现象非常微弱、模糊或难以察觉。它可以指光线、声音、希望等非常微弱的状态,也可以形容某种感觉或记忆模糊不清。例如,“微茫的光线”指非常微弱的光,“微茫的希望”指非常渺茫的希望。
在文学中,“微茫”常常象征着一种模糊、不确定或隐约可见的状态。它可以代表希望、梦想或目标在遥远的地方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既真实又难以捉摸的感觉。同时,“微茫”也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迷茫、困惑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或心理状态。这种意象常用于营造一种朦胧、诗意的氛围,增强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
微茫和模糊虽然都表示不清晰的状态,但在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上有所不同。
微茫:通常用来形容光线、声音或景象等非常微弱、难以察觉的状态。例如,“微茫的星光”指的是星光非常微弱,几乎看不清楚。微茫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几乎难以感知的微弱状态。
模糊:则用于形容事物的轮廓、形状或概念等不清晰、不明确的状态。例如,“模糊的影像”指的是影像的细节不清晰,难以辨认。模糊更多强调的是清晰度的缺乏,可能是由于距离、光线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总结来说,微茫强调的是微弱、难以察觉,而模糊强调的是不清晰、不明确。
微茫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指的是微小或细微的事物或现象。以下是一些微茫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体现:
细节管理:在工作和生活中,关注细节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整理文件、安排日程等。
健康监测:通过监测身体细微的变化,如体温、心率等,可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
环境保护:关注微小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可以积累起来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关注他人的细微情感变化和需求,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习与成长: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知识的细微差别和细节,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些应用体现了微茫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微茫在情感表达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模糊、微弱或难以捉摸的情感状态。它可以用来表达一种隐约的、不确定的情感,或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微茫的情感表达往往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共鸣。在文学、艺术和音乐中,微茫的情感表达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神秘、含蓄或深远的氛围,使观众或读者在感知中感受到更丰富的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