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围攻的意思

wéi gōng

围攻

2025年3月10日 08:10修改

拼音wéi gōng

1.围攻常用意思: 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围剿 , 围歼

例句 1.在这个游戏里,玩家会围攻敌人的基地,以摧毁对方防御。
2.这场比赛中,我们早已制定好了围攻计划,等待对手上钩。

2.围攻常用意思: 众人(对一个或少数人)合力抨击或指责。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围攻引证解释

1. 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1. 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 《战国策·赵策三》
2. 六月,绍乃出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其众万余级。 《后汉书·袁绍传》
3. 戊辰,总督广东军务,己巳协同总兵驻军高州,广贼黄萧养劫乡民叛,众十余万,围攻广州。 明 《双槐岁钞·王清罹难》 黄瑜
4. 五年,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克复上海,移师围攻镇江。 清 《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 曾国藩
5. 算,算,你们别围攻我这个老婆子了。 《东方》第一部第八章 魏巍


围攻是什么意思

拼音:wéi gō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从多个方向或角度同时攻击或包围某人或某物,通常用于军事或比喻性的情境。

例句:敌军在夜晚对城市进行了围攻,试图迅速占领它。

近义词:包围、夹击

反义词:解围、撤退

1. 围攻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围攻是指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包围,并通过持续的攻击或封锁来迫使其投降或失去抵抗能力。这种行为常见于军事行动中,旨在通过切断对方的补给和增援,削弱其战斗力,最终迫使其屈服。

2. 围攻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有哪些?

围攻在军事战略中是一种常见的战术,主要用于通过包围和切断敌方资源来削弱其战斗力。其主要应用包括:

  1. 切断补给线:通过包围敌方城市或要塞,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阻止食物、武器和援军的进入,迫使敌方因资源耗尽而投降。

  2. 心理战:长期的围攻会给敌方士兵和居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士气低落甚至内部叛乱。

  3. 消耗战:围攻可以消耗敌方的物资和人力,迫使其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行防御,从而为进攻方创造有利条件。

  4. 限制敌方行动:通过包围,可以限制敌方的机动性,使其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或撤退,从而为后续的进攻或谈判创造条件。

  5. 战略威慑:围攻可以作为战略威慑手段,迫使敌方在其他地区做出让步或投降,以避免被完全包围和消灭。

总之,围攻是一种通过孤立和削弱敌方来达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常用于攻城战或对重要据点的争夺。

3. 围攻与包围战的区别是什么?

4. 历史上著名的围攻战役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围攻战役包括:

  1. 特洛伊战争(约公元前12世纪):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城长达十年,最终通过木马计攻破城池。

  2. 耶路撒冷围攻(公元70年):罗马军队在提图斯的指挥下攻破耶路撒冷,摧毁了第二圣殿。

  3. 君士坦丁堡围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 奥尔良围攻(1429年):在百年战争中,法国军队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成功解围奥尔良。

  5. 列宁格勒围城战(1941-1944年):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列宁格勒进行了长达872天的围攻,最终被苏联军队解围。

  6.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二战中,德军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激烈围攻,最终被苏联军队反包围并击败。

  7. 马耳他大围攻(1565年):奥斯曼帝国对马耳他骑士团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围攻,最终被击退。

这些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5. 围攻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适用性如何?

围攻战术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应用方式和效果与传统战争有所不同。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 城市战和防御工事:在城市战或敌方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围攻战术可能被用来切断敌方的补给线,削弱其战斗力,最终迫使其投降或撤退。

  2. 非对称战争:在面对非对称战争(如游击战)时,围攻战术可以用来限制敌方活动范围,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从而降低其作战能力。

  3. 现代技术的应用:现代战争中,围攻战术往往结合无人机、卫星侦察、精确制导武器等技术,以提高效率和减少己方伤亡。

  4. 法律和道德约束:现代国际法和人道主义规范对围攻战术的使用有严格限制,特别是涉及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的情况。

  5. 心理战和舆论战:围攻战术不仅限于军事行动,还可以通过心理战和舆论战来削弱敌方士气,迫使其放弃抵抗。

总体而言,围攻战术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有其适用场景,但必须结合现代技术、法律和道德约束来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