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11:21修改
例句
1.我们提前了半小时到车站迎候客户。
2.这个村庄的村民非常善良淳朴,总是热情迎候外来客人。
1. 谓先期出迎,等候到来。
引
1. 待人不得,又来迎候。
北齐
《颜氏家训·书证》
颜之推
2.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唐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诗
韩愈
3. 按部过淄川,父老迎候,公下车慰谢。
清
《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
王士禛
4. 水库管理处副主任朱泉山连同十来个干部在大坝上迎候他们。
《新星》第二四章
柯云路
拼音:yíng hòu
词性:动词
解释:指在某个地方等待并迎接某人,通常表示对来客的尊重和欢迎。
例句:公司领导亲自在门口迎候重要的客户,以示重视。
近义词:迎接、等候
反义词:送别、告辞
迎候通常指的是以热情、礼貌的方式接待或欢迎某人。它可以是口头上的问候,也可以是行为上的表示,如迎接客人、引导他们进入某个场所等。迎候的目的是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欢迎。
在正式场合中,迎候的常见应用包括:
会议和商务活动:在会议或商务活动中,迎候用于接待重要嘉宾或合作伙伴,通常在入口处安排迎宾人员,以示尊重和重视。
婚礼和庆典:在婚礼、周年庆等庆典活动中,迎候用于接待宾客,通常由婚礼策划团队或家庭成员负责,确保宾客感受到欢迎和重视。
政府和外事活动:在政府会议或外事活动中,迎候用于接待外国使节或高级官员,通常由礼宾司或相关人员负责,体现国家的礼仪规范。
学术会议和论坛:在学术会议或论坛中,迎候用于接待演讲嘉宾或参会者,通常在签到处安排迎宾人员,提供必要的引导和信息。
慈善和公益活动:在慈善晚宴或公益活动中,迎候用于接待捐赠者或志愿者,通常由活动组织者负责,表达感谢和尊重。
迎候的具体形式和礼仪可能因场合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的是表达尊重、友好和重视。
迎候和接待在含义和场景上有所不同:
迎候:通常指在某人到达之前,提前到达指定地点等待,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迎候更强调主动性和提前准备,常用于正式场合或重要人物的到来。
接待:指在对方到达后,进行的一系列服务或安排,如引导、安排住宿、提供信息等。接待更注重实际的服务和安排,适用于各种场合,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简而言之,迎候是提前等待,接待是到达后的服务。
不同文化中的迎候礼仪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文化中的迎候礼仪:
中国:在中国,握手是最常见的迎候方式,尤其在商务场合。初次见面时,可能会微微鞠躬以示尊重。称呼对方时通常使用姓氏加职务,如“张经理”。
日本:在日本,鞠躬是最常见的迎候礼仪,鞠躬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对方的地位和场合。握手在商务场合也逐渐流行,但通常伴随鞠躬。
美国:在美国,握手是最普遍的迎候方式,通常伴随微笑和直接的眼神接触。拥抱和亲吻脸颊可能在朋友或熟人之间出现,但不适用于正式场合。
法国:在法国,亲吻脸颊(通常是两到四次)是常见的迎候方式,尤其在朋友和熟人之间。在商务场合,握手更为常见,称呼对方时通常使用“先生”或“女士”。
印度:在印度,合十礼(Namaste)是常见的迎候方式,双手合十并微微鞠躬。在正式场合,握手也逐渐流行,但需注意性别差异,男性通常不主动与女性握手。
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国家,男性之间通常握手并可能拥抱或亲吻脸颊,但男性与女性之间通常不握手,除非女性主动伸出手。称呼对方时通常使用“先生”或“女士”。
这些礼仪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社交习惯,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在现代社会中,迎候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良好第一印象:无论是商务场合还是社交活动,迎候是双方接触的第一步,良好的迎候礼仪能够给对方留下积极的印象,有助于后续沟通和合作。
体现尊重与重视:通过恰当的迎候方式,能够传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和好感。
促进人际关系:迎候是社交礼仪中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迎候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升企业形象:在商业环境中,专业的迎候礼仪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展示企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态度。
增强个人魅力:良好的迎候礼仪能够展现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增强个人魅力和社交能力。
总之,迎候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礼仪的体现,更是沟通和关系建立的关键环节,对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