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口的意思

shàng kǒu

上口

2025年3月1日 00:50修改

拼音shàng kǒu

1.上口常用意思: 诗文等诵读得熟练,能脱口而出。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例词朗朗上口

例句 1.这些三五岁的孩子背诵起古诗来已经很上口了。

2.上口常用意思: 诗文写得流畅,念起来顺口。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顺口
反义词 拗口

例句 1.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押韵上口。

上口引证解释

1. 通道的上部,即入口处。

1. 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 沙水又东,与康沟水合,水首受洧水于长社县东……后人遏其上口,今水盛则北注,水耗则辍流。 北魏 《水经注·渠水》 郦道元

2. 指诵读诗文纯熟,能顺口而出。

1. 追谥羽曰壮缪侯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2. 常时暗诵默思,反复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透时须教通透。 《朱子全书·学六·读书法》
3. 传家事业从今始,识字聪明上口知。 清 《新正二十日阿迟上学》诗 袁枚
4. 君少慧,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 《赠大将军邹君墓表》 章炳麟

3. 指诗文写得流利,读起来顺口。

1. 今所传有黄帝《道言》,《金人铭》,颛顼《丹书》,帝喾《政语》,虽并出秦汉人书,不足凭信,而大抵协其音,偶其词,使读者易于上口。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鲁迅
2. 稿纸上字迹清楚,文字也不错,我一口气念了两遍,字字上口。 《团圆》 巴金

4. 吃在嘴里。

1. 讲到芋头,小宝也还有几分欢喜,加点儿盐烧熟了,上口也还香腻。 《秋收》一 茅盾
2. 我吃得最上口的是主人为大家喝小米粥而准备的苦菜。 《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 侯金镜


相关词 琅琅上口 朗朗上口

上口是什么意思

拼音:shàng kǒu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文章、歌曲等容易读、记或唱,适合口头表达。

例句:这首诗写得非常上口,读起来朗朗上口。

近义词:顺口、易记

反义词:拗口、难记

1. 上口是什么意思?

“上口”通常指某段文字、歌词或句子读起来流畅、顺口,容易记住和传诵。它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或歌曲的易读性和易记性。

2. 上口在语言学中如何定义?

在语言学中,”上口”通常指一种语言或表达方式易于发音、流畅且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它强调的是语言的自然性和易用性,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的表达方式。上口的语言往往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并且在口语交流中容易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3. 如何使一篇文章或演讲更上口?

要使一篇文章或演讲更上口,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明确主题:确保文章或演讲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避免偏离重点。

  2. 简洁表达: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避免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专业术语,确保听众或读者容易理解。

  3. 逻辑清晰: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内容,使用过渡句或段落来连接不同的部分,使文章或演讲流畅自然。

  4. 使用例子和故事:通过具体的例子、故事或案例来支持你的观点,这不仅能增加趣味性,还能帮助听众或读者更好地理解。

  5. 互动性:在演讲中,可以通过提问、互动或幽默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加参与感。

  6. 重复关键点:适当重复重要的观点或信息,帮助听众或读者加深印象。

  7. 语音和语调:在演讲中,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变化,避免单调乏味。

  8. 视觉辅助:使用幻灯片、图表或其他视觉辅助工具来增强表达效果,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内容。

  9. 练习和反馈:多次练习演讲,并寻求他人的反馈,不断改进表达方式。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使文章或演讲更加生动、易于理解,并吸引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力。

4. 上口与流畅性有什么区别?

上口和流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所重叠。

  1. 上口:通常指的是语言或文字在表达时是否容易读、容易记、容易传播。上口的文字或语言往往具有节奏感、押韵或其他便于记忆和传播的特征。例如,广告语或歌词往往追求上口,以便更容易被记住和传播。

  2. 流畅性:流畅性则更侧重于表达的自然性和连贯性。它指的是语言或文字在表达时是否顺畅、逻辑是否清晰、是否易于理解。流畅的表达能够让读者或听者轻松地跟随思路,不会感到突兀或难以理解。

简而言之,上口强调的是易于记忆和传播,而流畅性强调的是表达的连贯性和自然性。

5. 哪些因素会影响文章或演讲的上口程度?

影响文章或演讲上口程度的因素包括:

  1. 语言简洁性: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避免复杂或晦涩的表达。

  2. 节奏感:通过适当的停顿、语速变化和语调起伏,增强表达的节奏感,使听众更容易跟随。

  3. 逻辑结构:内容应有清晰的逻辑顺序,段落之间过渡自然,避免跳跃或混乱。

  4. 情感表达:通过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使内容更具感染力。

  5. 互动性:与观众或读者互动,如提问、使用幽默或引用实例,增加参与感。

  6. 视觉辅助:使用图表、图片或PPT等视觉工具,帮助解释复杂概念,增强理解和记忆。

  7. 重复与强调:通过重复关键点或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来强调重要信息。

  8. 适应受众:根据受众的背景、兴趣和知识水平调整内容和表达方式,使其更具针对性。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以显著提升文章或演讲的上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