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景观的意思

jǐng guān

景观

2025年2月25日 18:50修改

拼音jǐng guān

1.景观常用意思: 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景致 , 景色 , 景物

例句 1.黄山以它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

2.景观常用意思: 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景物
例词人文景观

例句 1.这座街头雕塑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景观引证解释

1. 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1. 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长街灯语·寄北方》 秦牧
2. 豫园东部景观八月重现。 《新民晚报》1987.6.14


景观是什么意思

拼音:jǐng guān

词性:名词

解释:指自然或人工环境中具有审美价值或观赏价值的景色或景象。

例句:这座公园的景观设计非常独特,吸引了很多游客。

近义词:风景、景色

反义词:无

1. 景观的定义是什么?

景观是指由自然要素(如地形、水体、植被)和人文要素(如建筑、道路、农田)共同构成的地理空间综合体。它反映了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和生态上的意义。景观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设计的,涵盖了从乡村到城市、从荒野到公园的多种类型。

2.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功能性:设计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实用且舒适的空间。

  2. 美观性:设计应具有视觉吸引力,通过植物、水景、建筑等元素的和谐搭配创造美感。

  3. 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4. 生态性:设计应尊重自然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平衡。

  5. 可达性:设计应确保空间易于到达和使用,适合不同人群,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

  6. 连贯性:设计应与周围环境和建筑风格协调,保持整体一致性。

  7. 安全性:设计应确保使用者的安全,避免潜在危险。

这些原则共同指导景观设计师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且环保的空间。

3. 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

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美观度,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宜居的环境。

  2. 促进生态平衡:景观设计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例如通过设计湿地公园、绿色走廊等,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3. 增强社会互动:公共空间的设计,如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

  4. 提升经济效益: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改善交通和流动性:通过设计步行友好的街道、自行车道等,景观设计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6. 文化与历史保护:景观设计可以融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

总之,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城市整体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4. 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景观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塑造的地理空间,它包含了地形、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元素,以及建筑、道路、农田等人为元素。生态环境则是指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 景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景观的形态和结构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例如,森林景观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生物栖息地,而城市景观可能导致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 生态环境对景观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景观的形成和演变。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从而改变海岸线景观;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导致某些生态景观的消失。

  3. 可持续景观设计:在规划和设计景观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通过保护自然栖息地、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减少人为干扰等措施,可以实现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总之,景观与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5. 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持续设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如使用本地植物、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推广绿色基础设施。

  2. 智能技术应用:智能灌溉系统、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工具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景观设计,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多功能空间: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既能满足休闲娱乐需求,又能适应社区活动和生态保护。

  4. 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将更加注重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如创建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5. 气候适应性: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景观设计将更多地考虑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适应性,如防洪措施和耐旱植物选择。

  6. 社区参与:设计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社区参与,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当地居民的需求和价值观。

这些趋势反映了景观设计在应对环境、社会和技术挑战方面的创新和适应性。

6. 景观设计中的常用植物有哪些?

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植物种类繁多,具体选择取决于气候、土壤条件、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类别和例子:

  1. 乔木:如银杏、枫树、橡树、松树等,常用于提供遮荫和作为视觉焦点。

  2. 灌木:如杜鹃、月季、黄杨、冬青等,常用于绿篱、边界装饰或作为低矮的景观元素。

  3. 地被植物:如常春藤、麦冬、三叶草等,用于覆盖地面,减少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湿度。

  4. 草本植物:如薰衣草、鼠尾草、鸢尾等,常用于花坛、花境或作为观赏植物。

  5. 攀援植物:如爬山虎、紫藤、凌霄等,常用于覆盖墙壁、围栏或作为垂直绿化的元素。

  6. 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等,常用于水景设计中,增加生态多样性和视觉效果。

这些植物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7. 景观设计中如何考虑可持续性?

在景观设计中考虑可持续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水资源管理:通过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使用透水铺装材料以及种植耐旱植物来减少水资源消耗。

  2. 本地植物选择:优先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对外来物种的依赖,降低维护成本和水资源需求。

  3. 能源效率:利用自然光照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考虑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4. 材料选择:使用可再生、可回收或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生态系统保护:保护现有生态系统,避免破坏自然栖息地,设计时考虑生物多样性。

  6. 废物管理:设计时考虑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回收,减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废物产生。

通过这些措施,景观设计可以在美观和功能的基础上,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8.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景观设计主要关注户外空间的美化、功能性和生态性,涉及植物配置、地形改造、水体设计等,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设计则专注于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包括结构、功能、材料和技术,强调空间利用和建筑美学。两者在项目中常常合作,但侧重点不同。

9.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有哪些常见形式?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常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喷泉:通过水泵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各种形状和水花,常用于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

  2. 池塘:静态或半静态的水体,通常种植水生植物或养殖鱼类,营造自然生态景观。

  3. 瀑布:通过高低落差形成的水流,可以是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增添动态美感。

  4. 溪流:模拟自然溪流的设计,通常蜿蜒曲折,适合在花园或公园中使用。

  5. 水池: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水体,常用于庭院或建筑周围,提供反射和倒影效果。

  6. 喷水池:结合喷泉和水池的设计,既有动态的水花又有静态的水面效果。

  7. 水幕墙:水从墙面垂直流下,形成类似瀑布的效果,常用于建筑立面和室内装饰。

  8. 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环境,用于生态修复和景观美化,常见于生态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这些形式可以根据具体场地和设计需求进行组合和创新,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10. 景观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景观设计通过创造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绿色空间和自然景观能够减轻压力,促进放松,提升情绪。其次,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鼓励户外活动和社交互动,增强社区归属感。此外,景观设计中的视觉美感和秩序感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最后,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能够改善心理健康,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