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09:00修改
例句
1.这部剧将那时的世道浇薄演绎得淋漓尽致。
1. 薄;不厚。
引
1. 手腕背面结痈形。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腕痈》
2. 浇薄多皱的腮皮一边膨起,像含着个青果在口里。
《山洪》六
吴组缃
2. 贫瘠。
引
1. 用区种法的田称为区田。区田法可用在山陵、坡坂、城上、宅旁零星小块土地和浇薄、未垦的土地上。
《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
范文澜
3. 指社会风气浮薄。
引
1. 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
《后汉书·朱穆传》
2. 海内之人皆为兄弟,变浇薄之风。
《新唐书·循吏传·陈君宾》
3. 从公务人员待遇的低微,他开始谈论到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浇薄。
《风雪》一
王西彦
拼音:jiāo bó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社会风气或人情淡薄,缺乏真诚和厚道。
例句:这个社会的人情越来越浇薄,让人感到心寒。
近义词:淡薄、冷漠
反义词:淳厚、热情
浇薄通常指人情淡薄、缺乏深厚感情或关怀的状态。它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真诚和温暖,往往带有冷漠或敷衍的态度。这个词常用于描述社会风气或人际交往中的冷淡现象。
浇薄在社会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交往中更多是利益驱动,而不是情感联系。
道德观念淡薄:社会中普遍存在道德滑坡现象,如欺骗、不守信用、损人利己等行为较为常见。
社会责任缺失:个人或集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不足,导致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文化品味低下:大众文化中充斥着低俗、庸俗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内涵,导致文化品味的整体下降。
竞争过度:在职场、教育等领域,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压力过大,甚至出现不择手段的现象,损害了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物质主义盛行: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这些表现反映了社会中某些方面的不良风气和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制度和社会共识的建立来逐步改善。
应对浇薄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升个人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
加强教育: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同情心、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减少自私和冷漠行为。
倡导积极文化: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宣传和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互助、友爱和合作精神。
参与社会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区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增强社会凝聚力。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减少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
增强社会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和法律手段,对不道德和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惩处,维护社会正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浇薄的社会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浇薄通常指人心浅薄、不厚道,缺乏深度的情感或关怀。它与道德观念的关系在于,道德观念强调诚实、善良、公正等品质,而浇薄的行为往往与这些道德标准相悖。浇薄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自私、冷漠或虚伪,从而违背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因此,浇薄可以被视为道德观念的反面,缺乏道德约束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浇薄的特质。
历史上,浇薄现象通常指的是道德或社会风气的败坏,这种现象在不同时期和地区都有出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认为出现过浇薄现象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风气逐渐浇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罗马帝国后期:罗马帝国在后期,尤其是公元3世纪至5世纪,社会道德风气逐渐败坏,奢侈享乐、腐败堕落现象盛行。
明朝中后期: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万历年间,社会风气逐渐败坏,官场腐败、奢侈享乐现象严重,被认为是浇薄现象的表现。
法国大革命前的旧制度时期:在法国大革命前的旧制度时期,贵族和教会的奢侈生活与普通民众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社会道德风气败坏,被认为是浇薄现象的表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在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尤其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快速变化,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逐渐浇薄。
这些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具体表现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道德或社会风气的败坏,被认为是历史上出现浇薄现象的典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