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22:30修改
例句
1.壮士们保家卫国,捐躯疆场,留下了许多英勇的故事。
2.这位壮士一个人挽救了我们整个村子的生计,真是太了不起了!
1. 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引
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燕策三》
2. 子路治蒲,请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于夫子。”子曰:“蒲其何如?”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
《孔子家语·致思》
3.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史记·货殖列传》
4. 既至殿门,宪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
《北史·齐炀王宪传》
5. 〔贺兰进明〕惧师出且见袭,又忌巡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又爱霁云壮士,欲留之。
《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6.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宋
《送李公恕赴阙》诗
苏轼
7. 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杀虎壮士。
《秦
8. 选壮士三十人,持兵负粮,岩栖野食。
清
《物妖志·猿》
葆光子
9. 戈壁滩上的黑砂哟,埋没过千万壮士的梦幻。
《昆仑行》诗一
郭小川
2. 体健力大者。
引
1. 来晨熟捣,作木范之,令饼方一尺、厚二寸,使壮士熟踏之。
北魏
《齐民要术·笨曲并酒》
贾思勰
3. 指武士装束的人。
引
1. 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装束得七品琴堂样子……还有一个朱缨花衮的长官,一个赤面白髯的壮士。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
4. 太平天囯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清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引
1. 至武秀才等则改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英谓其英多磊落也;猛谓其猛可济宽也;壮谓其克壮大猷也;威谓其有威可畏也。
太平天
《英杰归真论》
洪仁玕
拼音:zhuàng shì
词性:名词
解释:指勇敢、强壮的人,通常用于形容有胆识、有气魄的男子。
例句:这位壮士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了大家的安全。
近义词:勇士、豪杰
反义词:懦夫、胆小鬼
壮士通常指勇敢、坚强、有担当的人,尤其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壮士常常与英雄、义士等形象联系在一起,强调其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壮士通常指那些英勇无畏、力量强大、具有高尚品德和牺牲精神的人。他们往往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他人或国家,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壮士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象征着忠诚、正义和英雄气概。
历史上著名的壮士代表包括:
荆轲:战国时期的刺客,以刺杀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而闻名。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义和勇武著称,被后世尊为“武圣”。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精忠报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闻名。
霍去病:西汉名将,以抗击匈奴、开拓西域而著称。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勇猛和豪爽著称。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诚和勇武闻名,被誉为“常胜将军”。
秦琼:隋唐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后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这些壮士在历史上因其勇敢、忠诚和牺牲精神而被后人铭记。
壮士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勇敢面对挑战:无论是在职场、生活还是社会公益中,许多人展现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无私奉献:许多志愿者、医护人员、消防员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体现了舍己为人的精神。
坚持正义:在面对不公和邪恶时,许多人敢于发声,维护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在现代企业中,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壮士精神,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创新与突破:在科技、艺术等领域,许多人勇于探索未知,不断突破自我,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这些行为都是壮士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依然能够保持坚韧和勇气。
壮士和英雄在中文语境中都有勇敢、坚强的含义,但两者在侧重点和使用场景上有所不同。
壮士:通常指体格强健、勇猛无畏的人,强调身体的力量和勇敢的精神。壮士更多用于形容在战斗或危险情境中表现出英勇行为的个体。例如,“壮士断腕”形容为了大义而果断舍弃的行为。
英雄:英雄则更广泛,不仅包括勇敢和力量,还强调在关键时刻为他人或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英雄可以是历史人物、文化偶像或普通人,其行为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例如,英雄可能是在灾难中救人的消防员,或者是在历史变革中引领潮流的人物。
总结来说,壮士更侧重于个人的勇猛和力量,而英雄则更强调其行为的广泛影响和积极意义。
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壮士的形象因时代、文化和作者意图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几个典型例子:
《三国演义》:壮士通常被描绘为勇猛无畏的武将,如关羽、张飞等。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还具备忠诚、义气等品质,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壮士多是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如武松、林冲等。他们虽然武艺超群,但往往带有反抗压迫、追求正义的色彩,反映了底层人民对不公的反抗。
《西游记》:壮士形象主要体现在孙悟空身上。他不仅力大无穷、神通广大,还机智勇敢,富有反抗精神,体现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红楼梦》:壮士形象相对较少,但贾宝玉身边的护卫如柳湘莲等人,虽然武艺高强,但更多是忠诚和守护的角色,反映了贵族家庭中的护卫形象。
现代文学:壮士的形象更加多样化,可能包括革命烈士、抗日英雄等,他们不仅勇猛,还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壮士的形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会根据时代背景、文化价值观和作者意图而有所变化,但通常都具备勇敢、忠诚、正义等核心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