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 00:30修改
例句
1.她日日望穿秋水,期盼良人早日回家。
例句
1.他的祖上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只是普普通通的良人。
1. 贤者;善良的人。
引
1. 维此良人,作为式谷。
《诗·大雅·桑柔》
2. 昔者寡人梦见良人。
《庄子·田子方》
3. 简良人以自辅,谓斯忠而鞅贤。
晋
《西征赋》
潘岳
4. 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
《水浒传》第四五回
2. 古时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引
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孟子·离娄下》
2. 昨日嫁娶毕,良人皆可依。
唐
《对酒示行简》诗
白居易
3. 武皇南巡臣拜杖,良人系狱妾心丧。
清
《铁夫人》诗
尤侗
3. 指美人。
引
1.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唐风·绸缪》
4. 平民;百姓。
引
1.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2. 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3.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唐
《道州民》诗
白居易
4. 金主诏曰:“诸良人知情嫁奴者,听如故为妻;其不知而嫁者,去住悉从所欲。”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
5. 旧指身家清白的人。
引
1. 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水浒传》第七回
2. 〔西门庆〕专一飘风戏月,调占良人妇女。
《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3. 宋为富强占良人为妾。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6. 即乡大夫。古代的乡官。
引
1. 十连为乡,乡有良人。
《国语·齐语》
7. 西汉妃嫔的称号。东汉废。魏、晋、南朝曾又设置。
引
1. 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汉书·外戚传序》
拼音:liáng rén
词性:名词
解释:古代汉语中指称丈夫或妻子,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指称丈夫,表示配偶中的男性一方。
例句:她的良人是一位医生,工作非常忙碌。
近义词:丈夫、配偶
反义词:无
良人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中国,”良人”通常指的是贤良的丈夫或妻子,特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配偶。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较少使用,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传统语境中,仍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理想的伴侣或值得信赖的人。
在古代文学中,“良人”一词通常用来指代丈夫或妻子,尤其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它象征着婚姻中的忠诚、恩爱和家庭和睦。良人不仅代表了一个理想的伴侣形象,还承载了人们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望。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良人也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家庭责任感。
“良人”和“丈夫”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指代配偶中的男性,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一些区别。
良人:这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通常用于古代或文学作品中,带有一种诗意或浪漫的色彩。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良人”的情况较少,更多出现在诗词、小说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
丈夫:这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指代已婚男性配偶,用法更为普遍和直接。在日常对话和书面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丈夫”来指代妻子的配偶。
总结来说,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频率和语境。“良人”更具文学性和古典色彩,而“丈夫”则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
在古代社会,“良人”一词的含义因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几个主要时期的解释:
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良人”通常指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有时也用来指称丈夫。例如,《诗经》中就有“良人”一词,用来形容品德良好的男子。
汉代:在汉代,“良人”被用作对丈夫的尊称,尤其是在婚姻关系中,妻子称呼丈夫为“良人”。这一时期,“良人”也泛指一般的好人。
唐代:唐代延续了汉代的部分用法,“良人”仍然可以指称丈夫,但同时也开始用来泛指有德行的人。
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良人”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用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或指称丈夫。
总的来说,“良人”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其对品德的要求上,尤其是在婚姻关系中,作为丈夫的尊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性品德和家庭责任的重视。
“良人”这一称谓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已经非常稀少,主要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或特定文化语境中,用以表达一种古典或文雅的氛围。在古代,“良人”常用来指代丈夫或贤良之人,但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丈夫”、“先生”或“爱人”等更为普遍的称呼。因此,“良人”更多作为一种怀旧或修辞手法存在,而非日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