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 21:10修改
例句
1.经过长时间休会后,双方终于决定复会。
拼音:fù huì
词性:动词
解释:指在中断或暂停后,再次举行会议或聚会。
例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决定明天复会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近义词:续会
反义词:散会
复会通常指在会议或活动因故中断后,重新召集与会者继续进行的会议或活动。它可以是同一议题的继续讨论,也可以是新的议题的开始。复会的目的是确保之前未完成的事务得以继续进行或解决。
复会通常发生在政治或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或重大危机之后。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政治机构或社会秩序可能已经失效或受到严重破坏,需要通过召开会议来重新建立或恢复秩序。例如,内战结束后、革命成功后、政权交替时,或者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如经济崩溃、社会分裂)时,复会可能被用来重新制定政策、建立新政府或恢复社会稳定。此外,在国际关系中,复会也可能用于解决冲突或重新协商条约。
复会的程序和组织结构通常根据具体的组织或会议类型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它们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组成部分:
召集通知:会议召集人通常会在会议前发出通知,明确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和参会人员。
议程安排:会议议程是会议的核心部分,列出了将要讨论的主题和事项。议程通常由会议主持人事先准备并提前分发给参会者。
会议主持:会议由主持人负责引导,确保会议按照议程进行,并协调各方发言和讨论。
讨论与决策:参会者根据议程进行讨论,通常会有记录员记录会议内容。重要事项可能需要通过投票或其他方式做出决策。
会议记录:会议结束后,通常会整理会议记录,记录讨论的内容、决策和后续行动计划。
后续跟进:根据会议决策,可能会有后续的跟进和执行计划,确保会议成果得到落实。
组织结构方面,复会可能涉及以下角色:
主席/主持人:负责引导会议进程。
记录员:负责记录会议内容和决策。
参会者:参与讨论和决策的成员。
秘书/协调员:负责会议的组织和后勤工作。
具体的程序和组织结构可能会根据会议的性质和规模有所不同。如果你指的是特定类型的会议或组织,请提供更多细节以便更准确地回答。
复会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参与者对之前讨论的内容进行回顾和重新审视的行为。复会对决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决策质量:通过复会,参与者可以重新审视之前的讨论和决策,发现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或错误,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增强共识:复会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重新沟通和讨论的机会,有助于消除误解,增强团队对决策的共识和支持。
减少风险:复会可以帮助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确保决策在实施前经过充分的考虑和验证,从而降低决策失败的可能性。
促进学习与改进:通过复会,团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识别改进机会,为未来的决策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增加决策透明度:复会过程通常涉及多方参与和讨论,有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确保所有相关方都能了解决策的依据和过程。
总的来说,复会作为一种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显著提升决策的质量、共识度和实施效果。
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复会案例对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几个关键例子:
维也纳会议(1814-1815):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主要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恢复君主制,并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即“维也纳体系”。这次会议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黎和会(1919-19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与同盟国在巴黎举行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重新划定欧洲和中东的边界,并对德国施加了严厉的惩罚。这次会议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雅尔塔会议(1945):二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会议决定了联合国的成立,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并对战后德国的处理做出了安排。这次会议对冷战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波茨坦会议(1945):二战结束后,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波茨坦举行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战后德国的处理方案,并讨论了日本投降后的安排。这次会议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内瓦会议(1954):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并导致越南的分裂。这次会议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复会案例不仅在当时对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其影响延续至今,塑造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格局。